萧梁古院表遗踪,铁干虬姿簇几重。
香海拥潮苍雪下,法轮垂荫紫云封。
檀栾青映临池竹,摩顶寒分授记松。
参取圆通无着意,庭前柏子自茏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应逐句解读分析,最后结合写作背景等综合赏析。
“萧梁古院表遗踪,铁干虬姿簇几重。”前两句写兴善寺的历史渊源。萧梁古院是寺院的旧名,铁干虬枝是形容寺院古木参天。这句诗中,“表遗踪”三字用得十分贴切,既写出了兴善寺的悠久历史,又写出寺院古木的参天,同时,也暗寓出作者对寺院深厚的感情和怀念之情。
“香海拥潮苍雪下,法轮垂荫紫云封。”“香海”、“法轮”都是佛经里常用来比喻佛教的词汇。这里用“香海拥潮”来形容寺院内松树密布,郁郁葱葱的景象;用“法轮垂荫”形容寺院内树木茂盛,枝叶繁茂。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寺院的幽静与清雅。
“檀栾青映临池竹,摩顶寒分授记松。”前两句写兴善寺的景色。檀栾青映是指寺院中的竹子,在青檀树的映衬下更加显得生机勃勃。摩顶寒分授记松是指寺院内的柏树,在寒风中依然坚韧不屈,不畏艰难。
“参取圆通无着意,庭前柏子自茏松。”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参取圆通”是借用佛经里的典故来说明自己对寺院深深的敬意和虔诚。“庭前柏子自茏松”则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却心向佛门,虽然身居庭院但心境如柏树一般高洁的意思。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兴善寺时有感而作的。首联写兴善寺的历史渊源。颔联写寺院内树木参天,幽深寂静。颈联通过写竹林、松树的翠绿以及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衬托出寺院的幽静。尾联写自己虽身处尘世却心向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