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萝引蔓结绸缪,小作花王附玉楼。
不羡人前比飞燕,却来河畔会牵牛。
缠绵意向双行起,宛转歌成四月愁。
姚魏名家零落尽,残脂断粉擅风流。

《缠枝牡丹》

译文:

垂萝引蔓结绸缪,小作花王附玉楼。
不羡人前比飞燕,却来河畔会牵牛。
缠绵意向双行起,宛转歌成四月愁。
姚魏名家零落尽,残脂断粉擅风流。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彭孙贻,诗中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姿态和其寓意深远的意象。

“垂萝引蔓结绸缪,小作花王附玉楼”这两句表达了牡丹花的形态特征与高洁之志。垂萝引蔓,形象地描述了牡丹花的藤蔓生长方式,而“结绸缪”则暗示了牡丹花的紧密结构,如同精致的丝带。“小作花王附玉楼”则展现了牡丹花在园艺中的高贵地位,象征着美丽和尊严。这两句通过对牡丹花外观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

“不羡人前比飞燕,却来河畔会牵牛”通过对比飞燕和牵牛,强调了牡丹花的独特之处。飞燕在人们面前炫耀其美丽的羽毛,而牡丹花选择在河畔静静地展示自己的美丽,这种低调而内敛的美更显珍贵。这句诗不仅赞美了牡丹花的含蓄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再往后,“缠绵意向双行起,宛转歌成四月愁”两句则从情感角度出发,描写了牡丹花的情感表达。“缠绵意向双行起”形容牡丹花的生长状态,如同两人相依为伴,感情深厚而持久。而“宛转歌成四月愁”则将情感融入牡丹花的形象之中,牡丹花似乎成了一位多愁善感的歌手,唱出了春天的忧郁与思念。这两句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化了读者对牡丹花情感的理解。

“姚魏名家零落尽,残脂断粉擅风流”这两句则是对历代文人对牡丹花的赞美进行了总结。“姚魏名家”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才华与成就与牡丹花一样卓越。而“零落尽”则表示这些文人已经逝去或不再被世人所知,但牡丹花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牡丹花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成功地塑造了牡丹花的形象,并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