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中意,咸归大总持。
王珣方舍宅,庞蕴欲捐赀。
赤县开东印,恒星指上规。
谁知方丈室,摄受五须弥。

《匡庵五首呈南音和尚其三》是彭孙贻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鸡足山中意,咸归大总持。
    王珣方舍宅,庞蕴欲捐资。
    赤县开东印,恒星指上规。
    谁知方丈室,摄受五须弥。

  2. 词语注释

  • 鸡足山: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著名佛教圣地。
  • 大总持:意为佛法的最高境界,即佛陀所传授的全部教义。
  • 舍宅:放弃自己的住所。
  • 庞蕴:指大量的财富或资源。
  • 赤县:古代传说中理想的国家,即理想的国土。
  • 东印:指佛教的东传。
  • 恒星:指北斗七星,中国古代用来导航的工具。
  • 方丈室:禅宗寺庙中的方形僧房,代表修行的场所。
  • 摄受:接受或摄取。
  • 五须弥:佛教中的五个世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声闻界和菩提界。
  1. 诗句译文
    鸡足山中充满了对佛法的领悟与追求,大家都愿意皈依佛法的至高境界。
    Wang Rong刚刚放弃了他的豪华住宅,Po Yun打算捐赠他所有的财富。
    在理想国度的赤县之中,北斗七星指引着方向,如同佛法的灯塔。
    谁能想到,禅宗的方丈室内,隐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接纳并摄取到宇宙的一切。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鸡足山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比王珣的舍宅和庞蕴的捐赠,诗人强调了佛教的精神追求超越了世俗财富。最后一句“谁知道方丈室,摄受五须弥”揭示了禅宗修行的深层含义,即通过内心的觉悟来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高境界。

《匡庵五首呈南音和尚其三》不仅是一首赞美佛教精神世界的诗歌,也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探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