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棹闾江晚,云山望不遥。
昏鸦归野树,官柳暗河桥。
雨湿邻舟火,溪喧隔浦潮。
东风不相待,早已落梅飘。

诗句释义:

  1. 倚棹闾江晚,云山望不遥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停泊在闾江(今浙江江山市)的心情。”倚棹”意味着诗人靠着船桨,”晚”指的是傍晚时分,”云山望不遥”描绘了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2. 昏鸦归野树,官柳暗河桥 - 描述了夕阳西下时乌鸦归巢的景象以及河边的官柳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昏暗。
  3. 雨湿邻舟火,溪喧隔浦潮 - 这两句描写了雨水打湿了附近的船只和船上燃烧的灯火,以及隔着河流的潮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稍带喧嚣的氛围。
  4. 东风不相待,早已落梅飘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受,”东风”在这里可能是指春风,”不尽”表示春风不等人,”落梅飘”则形容梅花已经凋零,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

译文:

傍晚时分我在闾江边上泊船,远望云山似乎触手可及。
黄昏里乌鸦飞回栖息的树木,官道旁的柳枝在暮色的笼罩下变得暗淡。
雨水打湿了旁边的小船和那点微弱的火光,隔浦的流水声中传来阵阵潮涌。
春风吹过却不再等待,梅花已经在风中飘落。

赏析:

此诗通过诗人在闾江上泊船晚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象。首二句写远景,“倚棹”二字写出了诗人泊船的姿态与心境;“云山望不遥”描绘了远方山水的朦胧美态。接着三句写近景,“昏鸦归野树”与“官柳暗河桥”,分别刻画了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和在夜色中摇曳生姿的官柳。末两句以“雨湿邻舟火”与“溪喧隔浦潮”作结,营造出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生动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