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空诸有,因知静者心。
放参飞鸟下,坐卧落花阴。
绝句投机转,长松度腊深。
他年公案在,佳话补珠林。
【注释】:
空诸:无我;静者心:静心,也就是“无为”之心。
放参:放下杂念参禅。飞鸟下:禅宗称悟道为“飞鸟出樊笼”。
落花阴:指在树下乘凉。
绝句投机转:即诗中有意外的转折。
长松度腊深:松树经过寒冬,仍能保持旺盛的生长。
他年公案在:以后还会有公正的判决。公案:佛教语,指佛法。
佳话补珠林:好的故事可以补缀成《宝积经》(又称《珠林经》)。珠林:佛经集名。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他的一位好友范温的一首酬和之作。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登进士甲科,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大理评事等职,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两次被贬谪,后官至吏部尚书。在政治上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学杜甫,善用拗体,讲究章法,后人称之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的诗词,多反映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语言朴实自然,富有情韵。《答范温书》是他写给范温的一篇书信,信中对范温的一些诗句进行了评论。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情,尾联写志。全诗以“静”字为纲,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一、二句写自己早已看破红尘,知道世间一切皆为空幻,因此心中只有宁静的“空有”。“空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静者心”,即静心,即“无为之心”,也即佛家所谓的“本来面目”。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概括。
第三句写参禅悟道的心境,“放参”即放下杂念参禅。“飞鸟下”是禅宗所说的“见性”之意,即悟道之时,如同飞鸟从樊笼中解脱出来一样自由。“坐卧落花阴”则是说参禅时常常坐在树下乘凉,这既是一种修炼身心的方式,也是一种闲适的享受。
第四句写自己的生活习惯。“绝句投机转”,意为诗歌创作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长松度腊深”,是指松树能够度过寒冬,依然郁郁葱葱。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修行功夫深厚,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里的“他年公案在”,指的是将来可能会有公正的判决,而“佳话补珠林”,则是指那些美丽的故事可以补缀成《宝积经》,成为人们心中的宝贵财富。
整首诗以“空有”为核心,通过对参禅悟道、闲适生活、诗歌创作以及公正判决和美谈佳话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法和修行的理解,体现了他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