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闻法后,无住独明心。
移艇来玄客,开门就绿阴。
知交煨芋冷,诗思吃茶深。
接待忘宾主,绳床倚石林。

【解析】

1.黄梅:地名。

2.无住(住,停留的意思):佛教禅宗用语,意指“心无所住”。

3.移艇:指移动小舟。

4.绿阴:指浓密的树叶,形容树荫浓重。

5.诗思吃茶深:意思是说在品茶时产生了浓厚的诗歌创作灵感。

6.绳床倚石林:用绳索编成的床靠着岩石丛生的地方。形容清幽、宁静的环境。

【答案】

译文:我到过黄梅县闻法后,独自明悟了心性。把船移来与玄奘大师相会,推开门就进入茂密的树木掩映之中。知交们烤火煮芋子十分清凉,诗思在喝茶中更加深沉。我接待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客人和主人,靠在绳床上倚着石林静坐沉思。

赏析:

此为酬唱诗,是作者与南宗禅僧黄梅南和尚以及范隐君文白的酬唱之作。

首句写自己到了黄梅,闻得佛法,心中顿觉明澈通达。这是全诗之始,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第二句写自己来到黄梅之后,为了与南宗禅师黄梅南见面,特意移来小船,以表示对禅师的敬意。

第三、四句写自己与南宗禅僧相见的情景。南宗禅僧黄梅南和尚,名玄奘,俗姓陈,洛州缑氏人。他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出家,后随玄奘西行求取佛经,至印度取得真经归来,又从西域返回长安。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当时,玄灜法师正在大慈恩寺讲经说法,于是皇帝特派使者邀请玄奘法师来长安,并诏令礼部侍郎许敬宗主持欢迎仪式。玄奘法师在长安大慈恩寺译经时,朝廷曾派遣内府学士范履冰去大慈恩寺向玄奘请教。诗人与玄奘法师的交往,是在太宗朝,而与南宗禅师黄梅南的相识,则在高宗朝。因此,诗人与黄梅南的相遇,也是在唐代僧人之间相互拜访的风气下,由玄奘法师介绍而结识的。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与黄梅南和尚相见的情形。诗人移船来访,表明对黄梅南和尚的尊敬;开门迎接,说明彼此关系融洽。

第五句写诗人与禅僧相见之后,在黄梅南的引导下,来到大悲阁吟诗作对。“绿阴”二字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幽。

第六、七句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前一句写与知音相聚,后一句写与知己交谈,两联都是写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品茶时,产生了浓厚的诗歌创作灵感,从而有了下面的诗句。

第八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在品茶之余,与禅僧们一起咏物抒怀,忘却了宾主之分,倚着绳床静静地坐着,仿佛置身于石林之中。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新隽永,富有禅趣,是宋初文人词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