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寒江尽,空留太白祠。
山围南国在,江涌北风迟。
烽至分残烧,潮归报午时。
谁怜缊袍客,雨雪载鸱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泊采石》。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落木寒江尽,空留太白祠。

  • “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寒江”则形容江水寒冷且天色已晚,整个画面充满了萧瑟之感。

  • “太白祠”是指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祠堂,李白号太白,这里用“太白”来指代李白。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末冬初时节,站在采石矶上,看到江边落叶满地,想到自己的朋友李白已经不在了,心中感到无比的寂寥和悲伤。

  • 山围南国在,江涌北风迟。

  • “山围南国”指的是长江以南的群山环绕。

  • “江涌北风迟”则是形容江水向北流,而北方的风来得较慢,给人一种时令转换、季节更替的感觉。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烽至分残烧,潮归报午时。

  • “烽至”指的是烽火,古时用于传递紧急军情,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军事信号。

  • “残烧”是指残余的火焰,可能是由于战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 “潮归报午时”则是指潮水归来,太阳正好在中午时分。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生活的感慨。烽火和战火可能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潮汐的回归则意味着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

  • 谁怜缊袍客,雨雪载鸱夷。

  • “缊袍客”指的是穿着破旧衣物的旅客,这里的“缊袍”可能是指一种粗布或麻布制成的衣服。

  • “雨雪载鸱夷”则是说雨雪天气中,人们乘坐着装有鸱夷(古代的一种船)出行。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恶劣天气下仍坚持出行的人们的同情。他们穿着简陋,冒着雨雪,依然要继续他们的旅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诗人感到敬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和冬天的自然景色,以及战争中的烽火与潮汐。通过对落木、山围、江涌等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朋友李白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态度,以及对那些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人们的敬佩之情。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