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引人坐,萧条风满林。
高松青不己,湖月澹无心。
山静有啼鸟,僧闲自解吟。
翏翏人外语,禅宿岂知音。
【注释】
宗镜堂:即镜湖寺,在杭州西湖西南岸。
翏翏(hán hàn):形容声势浩大的样子。人语:僧人的话。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淡远的江南水墨画卷。全诗意境清雅恬淡,情调闲远超拔,语言质朴含蓄,是一首富有禅理意蕴的作品。
首联“竹柏引人坐,萧条风满林”,诗人以竹柏为题,写山中之景。诗人入座后,只见一片萧疏的景象,风声吹得竹林飒飒作响,树木也瑟瑟发抖。诗人用“竹柏”、“萧条”等词写出了山中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颔联“高松青不己,湖月澹无心”。诗人继续写景,描写了山上的风景。高松苍翠挺拔,枝叶茂密葱茏;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这里,诗人用“青不己”、“澹无心”等词语,将景色描绘得生动传神,令人陶醉其中。
颈联“山静有啼鸟,僧闲自解吟”,诗人又转换了画面,写山下的自然风景。山静默无声,只有鸟儿在枝头啼叫;僧人悠闲自在,自得其乐地吟诵经文。这里,诗人用“静”、“闲”、“啼”、“吟”等词语,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尾联“翏翏人外语,禅宿岂知音”,诗人最后收束全诗,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里的“翏翏”一词,形容声音响亮而洪亮;而“人外语”则是指外人难以理解的佛家言语。诗人感叹说,那些外行的人是无法理解禅宗真谛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清雅,富有禅理意蕴。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