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伯城孤烟火迷,魏徵祠近苇花堤。
霜飞官阁书初冷,风射寒林鸟自啼。
缥缈家于平楚北,寂寥人在太行西。
思亲夜夜惊魂梦,云绕关山树绕溪。
【注释】
猗氏志怀: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自称。
郇伯城孤烟火迷,魏徵祠近苇花堤。
郇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荀林父。
魏徵: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魏征。
烟:指炊烟。
烛光:借指灯火。
迷:指烟雾笼罩着。
魏徵祠:即“魏徵庙”。在今陕西高陵县。
苇花堤:在今陕西省高陵县东南。
官阁:即“宫楼”,指宫殿。
霜飞:指霜降时,天空一片洁白。
寒林:指树木枝干苍劲挺拔、枝叶凋零的树林。
缥缈(piǎo miǎo):形容烟雾飘渺。
平楚北:指平原地区。
太行西:指太行山脉西段。
云绕关山树绕溪:指云雾缭绕着关山和树林,溪流蜿蜒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七言律诗。诗人身居异乡,面对壮丽的山河,不免生出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边塞诗。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富有音乐美。其中“霜飞官阁书初冷,风射寒林鸟自啼”一句尤为传神。
首联写景:“郇伯城孤烟火迷,魏徵祠近苇花堤。”郇伯城孤烟袅袅,炊烟笼罩着整个城池,让人感到一片朦胧;魏徵祠附近长满芦苇的河岸上,秋风吹动着苇叶沙沙作响。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后文的思乡情愫做了铺垫。
颔联写景:“霜飞官阁书初冷,风射寒林鸟自啼。”霜降时节,天空一片洁白,官舍中灯火阑珊,显得格外清冷;树林中寒风呼啸,鸟儿们也纷纷哀鸣。这一联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边塞地区的萧瑟氛围,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颈联写景:“缥缈家于平楚北,寂寥人在太行西。”诗人的家乡位于平川北部,如今只能隐约可见;自己身处太行山的西边,孤独地度过每一个夜晚。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寞与思念,又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阔景象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尾联写情:“思亲夜夜惊魂梦,云绕关山树绕溪。”夜晚时分,诗人总是被梦中的亲人惊醒,醒来后常常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他常常梦见故乡的山水,梦见家人团聚的情景。这里的“云绕关山树绕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边塞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富有音乐美,是唐代边塞诗的优秀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