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砦云连处,高城亦石头。
乍看如白下,只少大江流。
注释:
御砦云连绵处,高高的城也是石头做的。
乍看像白色的下,只少大江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石城峰的描写。诗中用“御砦云连处,高城亦石头”两句写出了石城峰的雄姿,用“乍看如白下,只少大江流”两句写出了石城峰的雄伟壮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石城峰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御砦云连处,高城亦石头。
乍看如白下,只少大江流。
注释:
御砦云连绵处,高高的城也是石头做的。
乍看像白色的下,只少大江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石城峰的描写。诗中用“御砦云连处,高城亦石头”两句写出了石城峰的雄姿,用“乍看如白下,只少大江流”两句写出了石城峰的雄伟壮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石城峰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太室二十四咏·其四·三鹤峰》是宋代楼异的作品,描绘了李八百在三鹤峰炼丹的壮丽景象。下面将根据文本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诗句原文: 昔日李道士, 炼药峰之下。 若更来三鹤, 吾甘弃驷马。 2. 逐句释义: - 昔日李道士:指的是历史上的道教神仙李八百,他在此峰炼丹。 - 炼药峰之下:描述李道士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三鹤峰。 - 若更来三鹤:如果再来三只白鹤。 - 吾甘弃驷马:宁愿放弃四匹好马
【注】长扬赋:汉班固的辞赋。孝子诗:唐李峤的《孝子诗》。青衿:古时学生所服,借指读书人。《礼记》:士之子恒以学,及入大学,升歌彻琴,坐而肄业;大成冠、大带、朝同爵、皮弁、祭、射、御、书、数,无非君教也。 【赏析】 《赠张孝子绍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少年时代对孝道的尊崇和对孝子的推崇,后两句抒发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此诗在内容上没有多少新意,但在艺术形式上却颇具匠心
浮丘峰 浮丘隐逸,云白山青 1. 诗歌背景 - 明代诗人傅梅所作 - 《太室二十四峰诗》系列 - 浮丘峰在诗中位置及其象征意义 2. 诗意解析 - “浮丘栖隐地”:浮丘峰作为隐逸之地 - “云白与山青”:描绘自然景色之美 - “自从仙举后”:反映古人对修仙向往 3. 文化寓意 - 浮丘公传说 - 浮丘峰命名由来及其象征 -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故事 4. 赏析 - 诗歌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
诗句原文: 峰上无所有,人传一镜悬。若云天上月,何得夜长圆。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无所有:表示玉镜峰上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2. 人传一镜悬:人们传说在玉镜峰上有一面像镜子一样悬挂的玉镜。 3. 若云天上月:如同天上明亮的月亮。 4. 何得夜长圆:为何夜晚能长时间保持完整、圆满?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玉镜峰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太室山中黄盖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首句“一峰出木末”,描绘了黄盖峰巍峨挺拔的姿态。山峰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矗立在群山之巅,傲视群雄。 颔联“端整更无奇”,进一步展现了黄盖峰的雄伟壮观。它不仅高大挺拔,而且端庄严谨,没有丝毫的怪异之处。这一句诗既赞美了黄盖峰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艺术眼光。 颈联“只有黄云色,东南覆岳祠”
【注释】 过:经过;少林寺: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东南麓,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巑(jiāo)岏(wěi):山峰峻拔。 梁魏:指北魏、东魏。 隋唐:指隋、唐。 传衣:传授袈裟。 遗履:丢弃的鞋子。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悟得:领会、理解。 名山:有名的山,这里指五台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五台山的经历和体会。 首联“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写山势高峻
诗句:苍苔藤蔓饰须眉,狮子标形是与非。 译文:苍苔藤蔓装饰着狮子的面容,狮子的形态就像是在表达一种观点。 注释:这里的“苍苔”指的是山石上的苔藓,“藤蔓”指的是缠绕在石头上的藤本植物,它们装饰着狮子的面容,使得狮子显得栩栩如生。“标形”指的是狮子的外形,“是与非”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狮子和其代表意义的深刻理解。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
诗句: 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 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译文: 仙乐从西边传来感动了所有神灵,泥金和玉石的祭品看起来仍然像新的一样。山灵知道这是真正的天子,万岁声中的第一人。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万岁峰在皇帝祭祀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万岁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诗中通过“泥金检玉”等词语,展现了皇帝对这一山峰的高度重视
【注释】太室:即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二十四峰指太室山上的二十四座山峰。青童:道教神话中的神仙之一,又称“老翁”,相传为老子的老师。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律组诗《太室歌》中的一首。首句点明所咏之山为太室山。次句写太室山青童峰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第三句写山峰高峻,云雾缭绕,使人难以攀登。尾句用典,写太室山上的白云深不可测,使人无法接近。全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室山的雄伟气势
【解析】 这是一首咏太室山起云峰的诗,起首两句“古称云从龙,雨降云先起”以“云从龙”来比喻起云峰。起云峰为太室山二十四景之一,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约7千米处,因峰顶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据旧县志记载,“云从龙”即指此峰,其上常有云雾环绕,故又称“云台”,是太室山上最奇险的地方。后两句则直接点题,言望不到尽头的田野无法慰藉农民的辛勤劳作,漫天飘荡的云雾也徒劳无益。诗人通过写景
箕山的林木自成阴,万古萧然洗耳心。 一自挂瓢何处树,清风习习到于今。 注释:箕山: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南,有箕子墓。箕山林木自成阴:指箕山林木茂盛,遮蔽了阳光。箕阴:即箕山之阴。万古萧然洗耳心:意思是箕山的树木长年不凋,使人感到清凉、幽静,仿佛在洗耳清心。一自挂瓢何处树:指自从隐居箕山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这里。一:已经。挂瓢:指隐者居处简陋,像悬挂着葫芦瓢一样。清风习习到于今:意思是从隐居以来
【诗句】 缥缈神人宅,穹窿帝者宫。 灵踪千祀在,美利万方同。 分野从周启,明禋自汉崇。 金泥朱阙表,玉辇翠华丛。 指顾天门近,吸呼帝座通。 土圭均日景,玉像镇天中。 杰阁翔威凤,修梁驾彩虹。 青牛曾化树,白鹤每盘空。 瑶草当阶碧,琼霞映壁红。 含生归浩渺,列象毓洪蒙。 宸献通幽远,神功翊运隆。 坤维资奠丽,元气郁萧葱。 故检疑终秘,遗碑自昔丰。 皇恩晞湛露,民愠解薰风。 肃肃虔将祀,明明恪在公。
【注释】 1. 少林寺赠道公:少林寺赠送给道公。 2. 传衣登法席:传授衣钵,登上说法的座位。 3. 卓锡倚嵩峰:把锡杖靠在嵩山山峰上。 4. 派自曹溪衍:流派源于曹溪。 5. 人从崿岭逢:人们跟随在险峻的山峰上。 6. 青林甘露降:青松树中降下甘露。 7. 绀宇碧云封:红瓦屋顶被云雾笼罩。 8. 灯续光常灿(zhuàn): 灯火连续不断,光亮永远闪烁。 9. 香添气转浓:香烟缭绕,香气浓郁。
【注释】: 少室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三十六峰:指少室山的三十六座山峰。梁稻:指梁代诗人萧纲,字世缵。他曾任南徐州刺史,后因事被贬,死于临川郡(今属江西)。 莫为粱稻谋:不要为了梁朝作打算吧。走入宜春苑:即进入梁朝的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赏析: “山远往来闲”意思是说山很高很险峻,人来往都很悠闲。这一句写山峰的险峻,以及人行走时轻松自在的样子。
【注释】 系马:拴住马匹,使马能自由行走。 黛色:指山的颜色,因深绿色而得名。 【译文】 满山遍野的树林都是深绿色的,山光映照着整个平原。 我喜爱游山,峰顶可以拴住马匹。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诗,描写了山中景色。首句写山林树木的颜色,次句写天空与平原的色彩,最后两句写游人喜欢登高远望。 诗人在登山时,看到一片片的树木颜色浓翠欲滴,一层层地铺展在山间,连着天边那广阔的平原。这种景象使人心胸开阔
【注释】宝柱峰:指嵩山少室山的一座山峰,在洛阳西面。石光:指岩石上长满苔藓。青冥:苍天。磨崖:指石壁上刻着的字。勒燕铭:刻在碑上的燕国的文字,即“昭明太子”萧统所刻。 【赏析】《登兖州城楼》是王之涣的诗作之一。诗人登上兖州城楼,凭栏远眺,触目所见,皆为一片水墨画。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联写景:“石光成五色,壁立入青冥。”这两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