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彻夜似虫号,屏翳驰驱不惮劳。
远道慈乌飞欲尽,上林琼树簇偏高。
春来喜见滋群动,老去愁闻点二毛。
何处仙郎歌郢曲,逼人清气压秋涛。
和中允克温咏雪
窗前彻夜似虫号,屏翳驰驱不惮劳。
远道慈乌飞欲尽,上林琼树簇偏高。
春来喜见滋群动,老去愁闻点二毛。
何处仙郎歌郢曲,逼人清气压秋涛。
注释:
和:应和、唱和。
克温:指中丞克温,唐人名。
屏翳:神话中的鸟名,这里借指风神,也比喻暴风雪。
屏翳驰驱不惮劳:意思是说风神奔驰在天上,不畏辛苦。
慈乌:指燕子,春天时归巢繁殖。
上林:汉代皇家园林名,此处代指宫廷。
滋群动:使万物生长繁茂。
老去:年老体衰的意思。
点二毛:指两鬓斑白,这里代指年老。
郢曲:古代楚国的乐曲《下里》、《巴人》等,这里泛指优美动听的乐声。
赏析:
《和中允克温咏雪》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窗前彻夜似虫号”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如同无数只小虫子在窗口鸣叫,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接着,第二句“屏翳驰驱不惮劳”则进一步描绘了风神奔驰在天上,不畏辛苦的情景,为下文铺垫了背景。
第三句“远道慈乌飞欲尽,上林琼树簇偏高”,诗人以慈乌归巢为喻,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一群归巢的小鸟。而上林琼树则是宫廷里的琼花玉树,被雪花簇拥得高高地耸立着,更显得美丽壮观。这一联既写景又寓情,将雪花与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句“春来喜见滋群动,老去愁闻点二毛”,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看到春天的到来却感到高兴,因为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而当岁月不饶人,转眼间已经步入老年阶段,听到自己的两鬓斑白却感到忧愁。这两句通过对比前后不同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感慨。
尾联“何处仙郎歌郢曲,逼人清气压秋涛”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在这里,他希望听到有人用优美的郢曲来歌唱,那歌声如清风吹过,让人心生敬畏。同时,他还希望那歌声能够压倒秋风的咆哮,让整个秋天都变得宁静和谐。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表达。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