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都门秋意多,凭阑慷慨酒微酡。
壮怀端与长江誓,伟事犹闻故老歌。
清禁楼台涵月迥,九衢灯火共星罗。
江东留滞青年晚,顾影沧波奈尔何。

【注释】

雨过:秋雨已过。都门:京都。凭阑:倚着栏杆。慷慨:激昂、豪壮,这里指饮酒。端:全。犹闻:尚且听到。清禁:京城内宫禁之中。涵月迥:明月高悬于空中。九衢:京城的街道。星罗:星星点点如织成网状。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泛指江南。留滞:滞留,指长期在外。沧波:沧水。

【译文】

秋雨过后,京都长安城上空笼罩着一片萧瑟气氛。凭栏远眺,我豪情满怀,纵饮美酒,不觉已是微醺。壮志未酬,我满怀感慨地发誓要将大江治理得波平浪静,让长江永远安澜。伟绩卓著,故老传颂着我的丰功伟绩。夜幕降临,京城的楼台灯火通明,宛如明亮的月亮一般。大街小巷的街灯也亮了起来,犹如繁星点点,布满了整个天空。我在长江之滨徘徊,流连忘返,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经年老迟暮。我站在江边看着滚滚的沧浪水,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赏析】

《通济桥秋夕》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公元1069年(宋英宗治平三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发议,颈联抒情,尾联抒怀。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秋雨已过”四句为第一联,诗人登高凭栏,举目四望,雨过天晴之后,秋意渐浓。此时他不禁慷慨解忧,纵饮美酒,但酒意微醉后,更觉悲凉无限。这两句写雨后天晴,秋意盎然,诗人登高临远,豪情顿生,举杯畅饮,但酒力未消,悲情又起。

“壮怀”以下六句为第二联。诗人借酒浇愁,壮怀激烈,立志将大江治理得波平浪静。而他的丰功伟绩,还远不止这些,他还留下了许多令人传颂的故事。然而,诗人却感到岁月蹉跎,人生易老,面对壮丽的景色,他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清禁”四句为第三联。京城内的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大街上的灯光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滚滚的沧浪水,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