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出震四海清,熙熙田里皆安生。
越裳肃慎供职贡,凫鹥既醉歌太平。
蠢兹密人太不恭,敢与大邦相抗衡。
封豕长蛇肆凭陵,烽烟忽起边尘惊。
君王赫怒奋戈起,召集貔貅百万兵。
元老壮猷有方叔,命汝秉钺行西征。
绝漠朝策嫖姚骑,留屯夜警亚夫营。
秋风凄凄塞草委,阵云黯黯边月明。
横飞一剑气冲斗,玉关万里扬天声。
沙场一战靖四海,直取呼韩三百城。
欃枪扫尽无妖氛,勒功燕然回帝京。
送总兵出师
天王出震四海清,熙熙田里皆安生。 越裳肃慎供职贡,凫鹥既醉歌太平。 蠢兹密人太不恭,敢与大邦相抗衡。 封豕长蛇肆凭陵,烽烟忽起边尘惊。
注释:
- 天王出震四海清:指皇帝(天子)出现,天下安定。
- 越裳肃慎供职贡:指古代两个国家——越裳和肃慎,向中国进献贡品。
- 蠢兹密人太不恭:指那些蛮夷之人太过不恭敬了。
- 封豕长蛇肆凭陵:指像封豕(猪)一样的贪欲和像长蛇一样的狡猾,肆意侵占。
- 烽烟忽起边尘惊:指边疆上的烽火突然燃起,引起恐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一位总兵出征时所写。全诗通过对总兵出征前的描绘,表达了对总兵的敬意以及对他的期望。
首句“天王出震四海清”,以“天王”自比,表达了诗人对总兵出征的尊敬之情。这里的“出震”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能够震慑四方。而“四海清”则意味着这次出征能够平定四方。
接下来四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越裳、肃慎等国的进贡情况,以及他们的敬畏之心。这不仅展示了国家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接下来的四句却转向描述边境的动荡不安。诗人用“蠢兹密人太不恭”来形容一些边民的不敬行为,而“敢与大邦相抗衡”则表明这些民族敢于挑战大国的地位。这两句反映了当时边境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总兵出征的必要性。
最后四句则转向总兵的英勇形象。“封豕长蛇肆凭陵”形容敌人的强大,而“烽烟忽起边尘惊”则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但是,总兵的到来将改变这一切,“君王赫怒奋戈起”,诗人对总兵充满信心,期待他的凯旋。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总兵出征前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