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黄卷青灯处,沧海桑田几变更。
独有龙洲洲上水,东流还作诵弦声。
【注释】
黄卷:指书写的诗文。青灯:指油灯。沧海:大海。桑田:指世事的变化。独有:唯有。龙洲:指龙洲书院,在杭州。诵弦声:吟诵之声。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任建昌军学教授时所作。首联写龙洲书院历经沧桑,依然屹立不倒;颔联写龙洲书院的景色依然如旧,只是岁月已逝,人事全非,唯有水声依旧。尾联写龙洲书院依然存在,只是世事变迁。
首联“昔人黄卷青灯处”写龙洲书院的历史渊源,龙洲书院位于今浙江建德,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诗人以“黄卷”喻指书院中的典籍,以“青灯”指学子们读书时的灯光,表达了对书院历史的追忆。“沧海桑田几变更”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沧海桑田,意指世间万物都经历着不断的改变和更迭,诗人以此比喻书院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但依然屹立在人间。
颔联“独有龙洲洲上水,东流还作诵弦声”则描绘了龙洲书院独特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独有”一词强调了龙洲书院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龙洲”既是指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寓意书院如同一条腾云驾雾的巨大蛟龙,威猛而庄严。“上水”指的是书院附近的清波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诗人用“独有”一词来形容龙洲书院的独特地位,突出了它的珍贵和难得。同时,“上水”二字也暗示了书院周边的环境优美宁静,远离喧嚣,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东流还作诵弦声”进一步描绘了龙洲书院的景色和氛围。“东流”指的是清波湖中的水流向东流动,“还作诵弦声”则是说这股清波湖中的水流仿佛在诵读诗词,发出悦耳的声音。这里的“诵弦声”并非指真实的吟诵之声,而是借指书院中学者们的学问与才华,如同琴弦上流淌的音符般悦耳动听。这一描写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想象力,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感受到了书院的宁静与美好。
此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龙洲书院的自然景观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书院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其独特位置的描述,表达了对书院文化的尊崇与怀念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