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中不怿,驾言陟高丘。
高丘临四野,湛湛长江流。
岂不怀所欢,欲济无轻舟。
佳期旷何许,岁月倏己遒。
迹往既非故,抚来难豫谋。
俯仰千秋间,涕下不能收。
杂感
忽忽中不怿,驾言陟高丘。
高丘临四野,湛湛长江流。
岂不怀所欢,欲济无轻舟。
佳期旷何许,岁月倏己遒。
迹往既非故,抚来难豫谋。
俯仰千秋间,涕下不能收。
译文:
忽然间心中不快意,驾车登上高高的山丘。
高丘俯瞰四方的田野,江水滔滔流淌不息。
我怎能不思念我所爱的那个人,想要渡河却没有轻便的小舟。
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多久,时间飞逝而我又已长大成人。
过去的痕迹早已成为过去,现在的人难以预料未来的事情。
低头看这千年的沧桑变迁,我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
注释:
忽忽:忽然,突然。
怿:高兴。
驾言:驾车而行。
陟:登。
高丘:高山。
临:面对。
四野:四方的田野。
湛湛:水流广阔的样子。
怀所欢:思念我所爱的人。
轻舟:小舟,小船。
佳期:美好的时光。
旷:远。
倏:迅速。
已:助词。
抚:抚摸、慰问、考虑。
俯仰:低头和抬头。
千秋:一千年,这里指很长的时间。
间:中间,这里指时间。
涕:眼泪。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被牵连下狱后,在流放途中遇赦获免时所作。诗人以“杂感”为题,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感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直叙自己的感受:“忽忽中不怿”。突然之间感到不愉快,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诗人看来,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顺心的地方,所以才会有“忽忽中不怿”的感觉。
诗人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心情:“驾言陟高丘。”于是,他决定上山去看看,看看高处的风景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一些。
“高丘临四野”,站在山上,诗人俯瞰四周,看到了广阔的田野和奔腾的江河。这里的江水,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它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人类的兴衰荣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尽管诗人想要寻找快乐,但他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岂不怀所欢”,“欲济无轻舟”,他想要找的人还没有出现,而他也没有轻便的小舟可以渡过江去。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也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
诗人又提到了自己的佳期——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岁月倏己遒”,时光匆匆,他已经无法挽回过去的遗憾了。这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和伤感,也是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感叹自己的过去已经成为过去,而眼前的人却难以预料未来的事情。“迹往既非故,抚来难豫谋。”过去的路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路了,现在的人也难以预料未来的路会是怎样的。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感慨,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此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他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从一开始的愉快到后来的悲伤,再到最后的无奈,都深深地描绘出了他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