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来鸿秋可怜,孤城晚眺正苍然。
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
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
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
九月八日城东楼晚眺寄史使君姑孰
落叶来鸿秋可怜,孤城晚眺正苍然。
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
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
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
译文:
秋风中飘零的落叶和归来的大雁,让人感到秋天的凄凉,我独自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眼前的景象显得十分萧条。传说这里曾是李白题写过诗的地方,现在我又看到了当年玄晖担任郡守时的情景。
霜后的夜晚,千户人家的屋顶上传来阵阵鸣响的砧声,仿佛是月光下的声音;江面上,一阵风吹过,吹起了一江的烟雾。我靠在栏杆上,回忆起了与友人在龙山相会的场景,那时候我们共同把黄菊花插在酒杯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首句“落叶来鸿秋可怜”,以落叶和大雁的形象,描绘出秋天的凄凉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接着“孤城晚眺正苍然”一句,诗人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眼前的景色显得十分萧条。这里的“苍然”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接下来的两句,“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诗人回忆起了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李白曾经在此地题诗的场景,同时也感叹现在的玄晖还在此地任职。这里的“重见”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
接下来的句子,“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诗人通过描绘霜后鸣砧和风前哀笛的场景,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的“霜后鸣砧”和“风前哀笛”,都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在龙山相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黄花插酒边”,则是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