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豁大江流,乘宵击楫游。
涛声喧万马,石影动双虬。
叠鼓疏星晓,长歌片月秋。
余将问海若,指点一浮沤。
【注释】
- 天豁:指山势开豁,可以看见天光。
- 乘宵:趁着月夜。
- 击楫:划船。
- 万马:形容江水奔腾澎湃的样子。
- 石影:石头的影子。
- 双虬:两条龙,暗指波涛。
- 叠鼓:指战鼓声阵阵。
- 疏星:稀疏的星光。
- 片月:一弯新月。秋:秋天。
- 海若:神话中掌管水的神,此处泛指大海。
- 指点:指路。
- 浮沤(ǒu):水面上漂浮着的泡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1366年(元至正六年),作者随明太祖朱元璋渡采石江时所作。诗人以“乘宵击楫游”起兴,描绘出夜晚江行的情景,并点出此行的目的。“涛声喧万马”,写江涛汹涌,如万马奔腾。“石影动双虬”,写江水激荡岩石,激起波纹,如同双龙腾跃。接着写舟中的歌声,“叠鼓疏星晓”,是说战鼓声声,在清晨的薄雾中传来;“长歌片月秋”,是说歌声悠扬,伴着初升的明月。最后两句是豪情壮语,“余将问海若,指点一浮沤”,表达了诗人要像大海一样广阔、深远、博大无畏的雄心壮志。全诗气势磅礴、意境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