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影孤亭宿,飞云衿抱中。
海声上萝薜,夜半扶桑红。
下屐疑无地,凭虚御有风。
稚川如不见,长啸与谁同。

宿见:昨夜所见

亭:亭台,指亭子

孤影:孤独的身影

衿抱:襟怀

海声:海的声音

萝薜:蔓生植物

扶桑红:太阳升起时,东方的日出,即太阳。

下屐:脱下鞋子

凭虚御:乘着空虚,驾驭着风

稚川:谢灵运的别号

长啸:放声高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景色。诗人以宿见日亭为题,通过描写亭中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独影孤亭宿”,诗人站在亭中,独自一人,孤独地度过了夜晚。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以及亭子的空旷感。

二句“飞云衿抱中”,诗人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飞翔的云朵。这些云朵仿佛在襟怀中环绕,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三句“海声上萝薜”,诗人听到了海浪的声音。这些声音从海上传来,与蔓生植物——萝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四句“夜半扶桑红”,太阳在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诗人感受到了太阳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

五句“下屐疑无地”,诗人脱下鞋袜,准备离开。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没有地面的地方,这使他感到惊讶。

六句“凭虚御有风”,诗人凭借虚无之力,驾驭着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自由和超然。

七句“稚川如不见”,诗人似乎看到了他的好友谢灵运,也就是稚川先生。然而,他却无法见到他,这让他感到失望和寂寞。

尾句“长啸与谁同”,诗人独自长啸,不知道该和谁一起共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受。同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友情和自然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