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性命友,岂谓世俗中。
金清夙幽根,性每移云松。
我昔浪少年,志慕鸡犬雄。
终能罢游宴,把手四百峰。
指顾葛仙坛,不与千金通。
谁复春听瀑,弦琴晚临风。
相期人已远,独立看孤鸿。

【注释】

古人性命友:古人以性命为友。

岂谓世俗中:难道认为世俗之人中。

金清夙幽根:金清是山名,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夙幽根即早生之幽深的根基。

性每移云松:性格像云松一样高洁。性,指人的性格;移,改变;云松,指松树的苍劲挺拔。

我昔浪少年:我曾经是个轻狂的少年。浪,放纵不羁。

志慕鸡犬雄:志向是雄壮如鸡与犬。

终能罢游宴:终于结束了游荡宴饮的生活。

把手四百峰:手可及之处有四百座山峰。

指顾葛仙坛:回头望见葛仙山(葛洪),葛洪是道教著名人物。

不与千金通:不被千金所动。

谁复春听瀑:谁还会聆听春雷般的瀑布声?

弦琴晚临风:弹琴直到傍晚,风吹琴弦。

相期人已远:期待的人已经远离。

独立看孤鸿:独自站在高山上观看归巢的大雁。

【赏析】

这首五言诗写诗人从年轻时就怀有“志慕鸡犬雄”,要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但到老来,却只愿隐居山林,过着清贫而自由自在的生活。诗的首二句说,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都是把生死视若等闲的朋友,哪会想到那些庸俗世俗的人呢?接着写自己早年虽好逸恶劳,但志向高洁,性格刚强,不像一般人那样卑躬屈膝、随风转舵。三、四句说自己年轻时候放荡不羁,但终究还是摆脱了那种生活,决心过一种隐逸的生活。第五、六句写自己虽然结束了游荡的生活,但在山水中依然感到心旷神怡,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最后两句说自己期待的人已经远去,自己只能孤独地面对远方的飞鸿。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趣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