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城东门,泛彼河上舟。
河流东北驰,念子怅悠悠。
子行一何远,乃在渤海头。
白日照辽阳,朔风吹高丘。
王事各有程,焉得斯须留。
执手泪盈把,杯至不能酬。
垂杨夹广衢,有鸟声相求。
感之增烦惋,怨彼道路修。
丈夫自有怀,岂若儿女俦。
赠子明月珠,照耀光九州。
所期在同心,千载为我逑。
【注释】
步出:走出。泛彼河上舟:在黄河上泛舟。泛,浮游;上,船。河,指黄河。东北驰:往北奔驰。念子怅悠悠:怀念远行的儿子而心绪不宁。一何远:何其远。乃,竟;在渤海头:到达渤海边上。白日,日光。日照辽阳:太阳照耀着辽阳,地名。朔风:北方的风。吹高丘:风吹过高高的山岗。王事:帝王的命令或公事。程:期限,期限。焉得斯须留:怎么能暂时停留?执手泪盈把:握着手流着泪。杯至不能酬:酒杯斟满了也喝不下去。垂杨:杨柳。夹广衢:长在大道两旁。有鸟声相求:听到鸟鸣声。感之增烦惋:听了这些声音更增加烦恼和伤感。怨彼道路修:怨恨路途遥远。修,长。丈夫自有怀:男子应当有所怀抱。岂若儿女俦:难道像儿女那样吗?赠子明月珠:赠送给你一颗明月珠。照耀光九州:光芒照耀整个中原大地。所期在同心:希望你们能同心协力。千载为我逑:希望你我能够共同享受千年的幸福。千载,千年;为侣,作为伴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写诗人送别儿子时,内心无限依恋、牵挂与惆怅的真挚感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景衬情,以乐衬哀,使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幽远。《东门行》是汉代乐府民歌名篇之一,内容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写人民痛苦。此诗即其一。全诗意脉贯通,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动人。
首章起句“步出城东门”,点明送别的地点,渲染气氛。“泛彼河上舟”二句,写诗人乘船送别的情景。“泛”字下得妙,既写出了船的动态,又写出了水波荡漾,使人感到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东北驰”三句,由送别过渡到思念儿子的描写。诗人望眼欲穿地盼望儿子早日归来,但儿子却一去不复返,这怎能不让诗人愁肠百结呢?“念子怅悠悠”一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子行一何远,乃在渤海头”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儿子远离自己的情况。“乃在渤海头”,极言其遥远,突出了诗人对儿子的担忧之情。接下来,诗人又想象儿子到了那里后的情景:“白日照辽阳,朔风吹高丘。”诗人想象着那辽阳一带的寒冷天气,以及那凛冽的北风如何吹打在高高的山岗之上,以此表达自己对儿子的关切之情。
第二、三两章是诗人想象儿子在外艰苦生活、思念自己的心理活动。“执手泪盈把,杯至不能酬”两句是说,尽管酒已斟满,可泪水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酒杯虽然端到了嘴边,却不能沾唇饮酒,表现了儿子思念母亲的深沉感情。“垂杨夹广衢”四句,诗人想象儿子离家后的所做所为。“感之增烦惋”,“怨彼道路修”,都是从儿子的角度来写的。他思念母亲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抱怨自己身负重任,不能在家尽孝养母;“丈夫自有怀”,是说丈夫应该有所追求;“岂若儿女俦”,是说自己绝不像那些只知道儿女情长的儿女一般;“赠子明月珠,照耀光九州”,是说把自己珍藏的美好的东西送给儿子,愿他能为国立功,为国效力;最后两句“所期在同心,千载为我逑”,更是将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心愿:希望他们二人能同心协力,共同为国家效力,共享千年幸福。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感人。诗人善于借助眼前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节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