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不盈尺,舟行怅多阻。
对此明月光,清宵泊枉渚。
夜阑新水来,稍觉舟人语。
解缆及晨流,孤帆晓容与。
摊书坐篷窗,风帘散微暑。
远视浮云征,飘飘薄何许。
岂不恋旧山,随风忽遐举。
感此赋行迈,含情独延伫。
济上晓行
水落不盈尺,舟行怅多阻。
明月照孤舟,清夜泊枉渚。
夜深水声来,微言传舟语。
解缆待晨流,帆影随风舒。
摊书倚篷窗,微风送凉意。
远眺浮云游,飘渺何处去?
思乡情难抑,随浪逐风归。
情感满心怀。
水落不盈尺,舟行怅多阻。
对此明月光,清宵泊枉渚。
夜阑新水来,稍觉舟人语。
解缆及晨流,孤帆晓容与。
摊书坐篷窗,风帘散微暑。
远视浮云征,飘飘薄何许。
岂不恋旧山,随风忽遐举。
感此赋行迈,含情独延伫。
济上晓行
水落不盈尺,舟行怅多阻。
明月照孤舟,清夜泊枉渚。
夜深水声来,微言传舟语。
解缆待晨流,帆影随风舒。
摊书倚篷窗,微风送凉意。
远眺浮云游,飘渺何处去?
思乡情难抑,随浪逐风归。
情感满心怀。
秋望 快阁临飞鸟,遥天入断峰。 白云山面面,红叶树重重。 空翠当杯落,晴光刺眼浓。 愿言随楚客,木末采芙蓉。 注释与赏析: 1. 快阁临飞鸟,遥天入断峰。 - 快阁:指高峻的阁台(可能是观景楼),在这里象征高处。 - 飞鸟:暗示天空的高远和自由飞翔的景象。 - 遥天:指辽阔的天空。 - 断峰:形容山峰陡峭,断开的部分。 - 注释: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高空视角图,展现了高阁之巅与天际相接的情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寒食节时写的,描绘了诗人在村居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天气近寒食,村居远市朝。 - “天气”:指的是当时的季节和气候情况。 - "寒食":古代清明节前一天的习俗,这一天禁火,吃冷食,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 "村居":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表明了他远离城市的宁静乡村生活。 - "远市朝":说明村庄远离城市,生活节奏较为悠闲。 第二句:翠低新柳弱,红润稚花娇。
莲花 日气沉山紫,荷花照水明。 香含风细细,影浸月盈盈。 妃子华清浴,神君洛浦行。 向人娇欲语,解语恐倾城。 注释: - 日气沉山紫:太阳的余晖映照在紫色的山峦上。 - 荷花照水明:荷花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明亮。 - 香含风细细:莲花的香气在微风中轻轻飘散。 - 影浸月盈盈:月光倒映在莲花的倩影之中。 - 妃子华清浴:美丽的女子在温泉中沐浴。 - 神君洛浦行:神明在洛浦(一条河流)中漫步。 -
横山雨行 公暇省耕去,农家半翠微。 绿畴新水足,白屋吏人稀。 棠憩云笼树,山行雨满衣。 青林烟火午,稚子饷田归。 译文: 公家闲暇时去田间巡视耕种情况,只见农家的半边屋顶被翠绿掩映。 新挖的水渠水足,白墙瓦房中官吏人稀。 棠梨树下,云雾缭绕,如笼罩树木;山路上大雨倾盆,湿透衣服。 青葱的山林里,中午的烟火袅袅升起;孩子回家时,提着野菜给父亲做饭。 注释 1. 横山雨行
海棠 好鸟啼春昼,晴云护草堂。 日高忘盥栉,天暖减衣裳。 洗砚抄花谱,钩帘看海棠。 阑干闲徒倚,巢燕落泥香。 注释: 1. 好鸟啼春昼: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好鸟指的是小鸟,它们在春天的阳光下欢快地歌唱。 2. 晴云护草堂:晴朗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它们仿佛在为草堂(指作者自己的居所)提供保护和遮蔽。 3. 日高忘盥栉:太阳高照的时候,忘记了洗手梳头。这里的“盥栉”是指整理仪表、打扮自己
【注释】 清溪曲:小别墅旁的清幽小溪。疏篁:疏疏落落的竹子。好客:以好客为乐。芳辰:美好的时光。梁间紫燕驯:屋檐下的燕子很顺从,不惊扰人。投秩:指官吏的俸禄。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官署内所吟咏的一组杂诗中的第二首。诗写小别墅的环境与春意,抒发对春天和美好时光的感受。全诗四句,每句五字,语极工整。 “春日杂咏 其二”,说明这是一组杂诗中的第二首。 第一句“小墅清溪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次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题要求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效果。首先,“莲叶绿于水,莲舟轻似云”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莲叶和莲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采莲图,写出莲叶的青翠欲滴、莲舟轻快飘逸的优美景色;接着
涌泉寺 单车行树杪,草屐到僧家。 旋吸泉龙水,新烹谷雨茶。 峰稠凝暮霭,松暗落轻花。 归路携馀兴,褰帷看月华。 注释: - 单车:指乘坐一辆轻便的车子。 - 树杪:树枝的顶端。 - 草屐:一种用草编织的鞋。 - 泉龙水:指山泉中的泉水。 - 烹:煮。 - 谷雨茶:指春天的雨后采摘制作的绿茶。 - 峰稠:山峰重叠。 - 凝:凝结。 - 松暗:指树木的阴影。 - 褰帷:揭开窗帘或帷幕。 - 余兴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通过描绘春风、春日、春花、春柳等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柔风春服减,迟日小檐明。”描述了春天的微风和阳光,使得穿着轻薄的春装的人感到舒适。这里的“柔风”和“迟日”分别指轻柔的春风和温暖而不炎热的阳光。而“春服”则是指春季的衣物,这里暗示着春天的季节特征。 第二句“覆砌花阴薄,萦帘柳色晴。”描绘了春天里花草树木的景色
【注释】 近华村:在今安徽桐城。采莲: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游艺活动。水边,水中。宛转:形容曲折、回环。青帘:指船上的竹帘。雨:名词作状语。溪风:指从水边吹来的微风。白苎:白色的苎布,即白麻布。潜:动词,指鱼在水中。花:名词作状语。静:形容词,形容词作状语。飞香:形容花香飘荡,好像花朵在空中飞舞一样。笑折:形容心情愉悦地折下荷叶。碧玉觞:用碧玉制作的酒杯。 【赏析】
东郡道中早行 鸡鸣庭树晓,漏断晨星疏。 浓霜白于玉,皎皎涂阶除。 揽我征衣裳,出门复驱车。 数里始辨色,井屋炊烟初。 日气结朝霞,绛色横扶馀。 已欣远怀旷,复欢尘眼舒。 马嘶驿楼近,晨风吹白榆。 计程尚千里,岁晏归吾庐。 注释: - 《东郡道中早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李颀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清晨从家中出发,经过东郡的道路时的情景。 -
招隐山楼看月 长啸翠微半,山月忽东上。 松际露清光,揽之不盈掌。 欢友两三人,开窗坐闲敞。 宿鸟赴幽期,飞泉递清响。 有酒旨且馨,有月皓以朗。 长吟招隐诗,临风寄遐想。 公子归去来,山中瑶草长。 【注释】 1. 长啸:大声呼唤。 2. 翠微:青翠的山色。 3. 松际:指树梢之间。 4. 宿鸟:栖息在树上的鸟儿。 5. 幽期:指隐居的生活。 6. 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 7. 酒旨:美味佳肴。
【题闵道士山楼】 仙人喜楼居,架楼青山曲。 嘉树一千章,色映窗棂绿。 调鹤白云端,汲涧华阳麓。 来往不逢人,驯鹿闲相逐。 注释: 1. 仙人喜楼居: 指仙人喜欢住在高楼之中。 2. 架楼青山曲: 搭建了一座楼在青山弯曲的地方。 3. 嘉树一千章: 美丽的树木有一千棵,形容树木茂密。 4. 色映窗棂绿: 窗外的景色映照在绿色的窗户上。 5. 调鹤白云端: 把云朵当作是仙鹤,让它飞到白色的云端。 6
《晚春韦庄水亭》 十日不出门,出门芳草晏。 远岫晴云滋,绪风啼鸟变。 高树夹广路,杂英满遥甸。 入寺不逢僧,经声隔松院。 啸坐小山南,红药当阶乱。 曲池清且涟,明灭孤亭畔。 蒲叶绿于水,藤花落如霰。 斗酒价十千,春衣聊可换。 【译文】 已经十天没有出门了,出门一看芳草萋萋。远处山峰上的白云在晴朗的天空中缓缓飘动,微风吹来鸟儿在啼叫,叫声也变得有些哀婉。高大的树木夹着宽广的道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虎丘山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僧屋翠微半,窈窕青苔路。 注释:寺庙的房屋掩映在翠绿色的树木之中,显得幽深而神秘。青苔覆盖的小径弯弯曲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空林无鸟声,白云自来去。 注释:空旷的山林里没有鸟儿的鸣叫声,只有白云悠闲地飘来荡去。这里的“空”字,既指自然环境的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静。 3. 远寻素心人,直到云深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石湖访旧》。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诗句的大意,并附上关键词注释以及整体赏析。 1. 石湖访旧 - 诗意解读:在石头湖(即石湖)寻找过去的故友。 - 译文: - 在石湖上寻觅旧时的故人。 - 注释: - 石湖:指地名,可能是指杭州西湖附近的一个湖泊,因其风景秀丽而得名。 - 故人:老朋友,旧时相交的朋友。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向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