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不出门,出门芳草晏。
远岫晴云滋,绪风啼鸟变。
高树夹广路,杂英满遥甸。
入寺不逢僧,经声隔松院。
啸坐小山南,红药当阶乱。
曲池清且涟,明灭孤亭畔。
蒲叶绿于水,藤花落如霰。
斗酒价十千,春衣聊可换。
《晚春韦庄水亭》
十日不出门,出门芳草晏。
远岫晴云滋,绪风啼鸟变。
高树夹广路,杂英满遥甸。
入寺不逢僧,经声隔松院。
啸坐小山南,红药当阶乱。
曲池清且涟,明灭孤亭畔。
蒲叶绿于水,藤花落如霰。
斗酒价十千,春衣聊可换。
【译文】
已经十天没有出门了,出门一看芳草萋萋。远处山峰上的白云在晴朗的天空中缓缓飘动,微风吹来鸟儿在啼叫,叫声也变得有些哀婉。高大的树木夹着宽广的道路,四周是五彩斑斓的野花。进入寺庙却没有遇到僧人,只有从寺院传来的悠扬的诵经声穿过松树林。我坐在小山上坐着,看着满地的红药花,花儿凌乱不堪。曲曲折折的小水池清澈而又波光粼粼,映照着一座孤单的亭子。绿色的蒲叶比水还要绿,而那些紫色的藤花就像雪花一样飘落。喝上一口酒就花费了十两银子,春天的衣服也就足够更换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晚春时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将春天的气息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十日不出门”点明时间背景,说明诗人因各种原因长时间未外出游览。接着,诗人用“出门芳草晏”来形容自己走出家门时看到的美景。这里的“芳草”不仅指草丛中的野花,更泛指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而“晏”字则表示美好、宜人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远处山峰上的白云、微风吹来的鸟儿以及高大的树木夹着宽广的道路等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诗人眼中的春天图景,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立体。
在第三联中,“杂英满”与“遥甸”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前两联的内容。这里的“杂英”指的是各种野花和植物,它们在广阔的田野上竞相绽放,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而“遥甸”则是指远方的田野,暗示着诗人所处位置距离城市或繁华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后四联中,诗人继续展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入寺不逢僧,经声隔松院”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一丝孤独和寂寞的情绪。而“啸坐小山南,红药当阶乱”则描绘了诗人坐在小山上的情景,红药花盛开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两句,“曲池清且涟,明灭孤亭畔”,“蒲叶绿于水,藤花落如霰”。“斗酒价十千,春衣聊可换”则是对前两句景物的具体化和具象化的描述。诗人在这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眼前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