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翠微半,山月忽东上。
松际露清光,揽之不盈掌。
欢友两三人,开窗坐闲敞。
宿鸟赴幽期,飞泉递清响。
有酒旨且馨,有月皓以朗。
长吟招隐诗,临风寄遐想。
公子归去来,山中瑶草长。

招隐山楼看月

长啸翠微半,山月忽东上。

松际露清光,揽之不盈掌。

欢友两三人,开窗坐闲敞。

宿鸟赴幽期,飞泉递清响。

有酒旨且馨,有月皓以朗。

长吟招隐诗,临风寄遐想。

公子归去来,山中瑶草长。

【注释】

  1. 长啸:大声呼唤。
  2. 翠微:青翠的山色。
  3. 松际:指树梢之间。
  4. 宿鸟:栖息在树上的鸟儿。
  5. 幽期:指隐居的生活。
  6. 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
  7. 酒旨:美味佳肴。
  8. 月皓以朗:月亮明亮清澈。
  9. 长吟:长声吟唱。
  10. 招隐诗:即《招隐士》一诗。作者为晋代诗人陶渊明。
  11. 公子:贵族子弟。
  12. 瑶草:一种生长在仙境中的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招隐山上楼阁观赏明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长啸翠微半,山月忽东上”描绘了诗人站在楼阁下,遥望东方的山月渐升的景象。”长啸”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和豁达。”翠微”是形容山林的色彩。”山月”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第二句”松际露清光,揽之不盈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看到的美景。在这里,他看到了月光从松树间照下来,形成了一片明亮的光海。”清光”指的是月光的清澈透明,而”揽之不盈掌”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

第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和朋友一起赏月、品酒、听泉,享受宁静夜晚的情景。”欢友两三人”说明诗人邀请了一些朋友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开窗坐闲敞”则描绘了他们在楼阁里畅饮的情景;”宿鸟赴幽期”则写出了鸟儿们也加入了这宁静的夜晚生活;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泉水的流淌声音和明月的清辉来渲染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夜晚的喜爱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在欣赏完美景后,抒发了他的情感和思考。”有酒旨且馨,有月皓以朗”表示他已经品尝了美酒并感到愉悦;同时,他也在欣赏着明亮的月光,感受到它的清新和明朗。”长吟招隐诗,临风寄遐想”则表示他在欣赏美景时,想起了陶渊明的《招隐士》,并对隐居生活产生了向往。”公子归去来,山中瑶草长”则是诗人对美好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体现,他希望公子能够回归自然,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