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既戒秋,城空月出早。
砧杵西江鸣,寒声发孤小。
贱子不愿听,谁肯为辍捣。
万户一片月,何以分恶好。
仰昐石楠树,中夜落飞鸟。
【注释】金风:秋风。戒秋:秋天的开始。城空月出早:城外城门已闭,月亮早已从城墙上升起。砧杵(zhēn chǔ)西江鸣:在西江边,有捣衣石和杵声传来。寒声发孤小:寒意袭来,只听到孤独的杵声。贱子:指诗人自己。不愿听:不想倾听。谁肯为辍捣:谁肯停下来捣衣呢?万户:形容很多家庭。一片月: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恶:不好的。好:好的。仰昐(mèi):仰望。石楠树:一种树。中夜落飞鸟:半夜里,树上落下飞鸟。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前四句写景,“城空月出早”、“砧杵西江鸣”写出了深秋时节,天还没有亮,人们已经起身出门,到城边的江边去打水、捣衣了。“贱子”三字表明诗人自己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不忍听到那凄凉的捣衣声,因为这种声音往往意味着父母亲人的离愁别恨,而诗人此刻却正怀着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后四句则抒情,诗人想象到了自己的父母亲,想到他们一定也早早地起来了,在寒冷的天气里,只能听着孤独的杵声,而自己此时却还在想着他们,不能分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最后两句,“仰昐石楠树,中夜落飞鸟”,更是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诗人仰望着高高的石楠树,看到半夜时树上飘下了一只只鸟儿,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父母,想到了自己与父母相隔千山万水的痛苦心情。全诗以景入情,以情融景,情景交融,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