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山千仞洞庭傍,更结精庐在上方。
树杪女牛双宿近,阶前苕霅二流长。
春风芳草抽书带,夜月梅花伴篴床。
曾是中丞吟咏处,石林一部奏清商。
【诗句】
毗山千仞洞庭傍,更结精庐在上方。
树杪女牛双宿近,阶前苕霅二流长。
春风芳草抽书带,夜月梅花伴篴床。
曾是中丞吟咏处,石林一部奏清商。
【译文】
毗山高耸入云,靠近洞庭湖,我在这个高处的精庐里读书学习。
树上的女牛双宿相近,台阶前的苕溪和霅溪两条大江水流不断。
春风拂动芳草摇曳生姿,夜月下梅花相伴着书桌。
这里曾经是潘中丞吟咏诗文的地方,现在石林中的奏乐之声仿佛还能听到清商。
【注释】
- 毗山:指潘中丞读书堂所在的地名。
- 洞庭:指的是潘中丞读书堂旁边的洞庭湖。
- 精庐:是指潘中丞读书堂。
- 树杪:树梢。
- 女牛:指苕溪。
- 苕霅:指霅溪,即霅溪。
- 春风芳草:形容春天的景象。
- 书带:书卷。
- 梅床:指梅花。
- 奏清商:指弹奏琴瑟等乐器,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潘中丞读书堂的壮丽景色和优美的环境,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场所。首句“毗山千仞洞庭傍”描绘了潘中丞读书堂所处的地理位置,高耸的毗山与平静的洞庭湖相映成趣;次句“更结精庐在上方”则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堂的赞美之情,认为其位置之高,更加显得珍贵。接下来三句“树杪女牛双宿近,阶前苕霅二流长”描绘了读书堂周围自然景观的美好。最后两句“春风芳草抽书带,夜月梅花伴篴床”则表达了读书堂内的生活氛围,春风吹拂着芳草,书卷随着风飘动;月光下的梅花陪伴着书桌,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潘中丞读书堂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美好意境的读书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