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蝉声唱,随风过短墙。
却疑弦里出,故傍柳边长。
万物惊秋气,孤城入夕阳。
自怜双白发,对尔惜年光。

【注释】

闻蝉:听到蝉鸣声。蝉:知了。唱:鸣叫。
何处蝉声唱,随风过短墙。
却疑弦里出,故傍柳边长。
万物惊秋气,孤城入夕阳。
自怜双白发,对尔惜年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反思。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首句“何处蝉声唱”,以问句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蝉声的好奇和疑惑。蝉声在风中传播,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这种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夏日夜晚,感受到蝉鸣带来的清新与宁静。

次句“随风过短墙”,诗人将蝉鸣声比喻为音符,随风飘荡,穿过短墙,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蝉鸣声赋予了生命,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三句“却疑弦里出,故傍柳边长”,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蝉鸣声的美妙之处。在这里,诗人用“却疑弦里出”来形容蝉鸣声悠扬婉转,仿佛从琴弦中传出,给人以美妙的音乐享受。而“故傍柳边长”则形容蝉鸣声伴随着柳树的生长,仿佛是大自然的旋律。这种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第四句“万物惊秋气,孤城入夕阳”。诗人将蝉鸣声比作秋天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同时,将孤城比喻为夕阳,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描绘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怀念,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第五句“自怜双白发,对尔惜年光”。诗人以自我安慰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他感叹自己的双鬓已白,但仍然珍惜着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这里的诗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也展示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启示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