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一
诗句原文: 山人开阁贮遗经,入坐江流挟雨青。 贳酒也须随白社,换鹅还为写黄庭。 未逢后载仍渔父,似觉前身是客星。 独夜空城秋色满,读书分得草间萤。 译文注释: 张九一在《饮周公瑕书斋》中描绘了自己在书房中的所感所想,通过对书房环境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山人开阁贮遗经”
诗句释义: 1. 西瀼:指的是长江三峡中的西瀼口。 2. 东瀼与西瀼,青天对落虹:诗人用两个地名“东瀼”和“西瀼”来表示长江两岸的两个重要渡口,而“青天对落虹”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彩虹横跨天空的美丽画面。 3. 远山虚自应,流水曲相通:描述了长江的蜿蜒曲折,以及两岸的景色相互辉映。 4. 石濑征帆过,江皋晚树空:描绘了船只在河面上行驶的景象,以及夜晚江边空旷的情景。 5. 草堂长好在,寂寞傍丹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初至家陈道义瞿睿甫见过 - "初至"表示刚到达这个地方,"家陈道义"可能是指家中讨论或实践的道义观念。"瞿睿甫"可能是一个名字或是对某人的称呼。 - "见过"可能意味着见面交流或者有所接触。 2. 归及青春半,芳园二仲来 - "归及青春半"可能是指春天将尽时回来,"青春半"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 -
【注释】 闻蝉:听到蝉鸣声。蝉:知了。唱:鸣叫。 何处蝉声唱,随风过短墙。 却疑弦里出,故傍柳边长。 万物惊秋气,孤城入夕阳。 自怜双白发,对尔惜年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反思。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首句“何处蝉声唱”,以问句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蝉声的好奇和疑惑。蝉声在风中传播,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
【诗句】 毗山千仞洞庭傍,更结精庐在上方。 树杪女牛双宿近,阶前苕霅二流长。 春风芳草抽书带,夜月梅花伴篴床。 曾是中丞吟咏处,石林一部奏清商。 【译文】 毗山高耸入云,靠近洞庭湖,我在这个高处的精庐里读书学习。 树上的女牛双宿相近,台阶前的苕溪和霅溪两条大江水流不断。 春风拂动芳草摇曳生姿,夜月下梅花相伴着书桌。 这里曾经是潘中丞吟咏诗文的地方,现在石林中的奏乐之声仿佛还能听到清商。
夏夜漫兴 暝色苍苍至,琴书燕坐幽。 虚窗偏驻月,积雨自生秋。 送酒陶潜径,裁诗谢眺楼。 三年淹客邸,兹意未能酬。 注释: - 暝色苍苍至:傍晚的天色显得深沉而明亮。 - 琴书燕坐幽:指在安静的环境中弹琴看书,享受宁静的时光。 - 虚窗偏驻月:形容月亮通过窗户映照进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积雨自生秋:指连续不断的大雨使秋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 送酒陶潜径:指送酒给陶潜(即陶渊明)
注释 1 黄陵庙:指的是位于中国陕西省宜川县境内的黄陵古庙,这里供奉着传说中的黄帝。 2. 黄牛:在古代传说中,黄牛是黄帝的象征。 3. 朝暮望青春:指黄牛在清晨和黄昏时,面向东方,似乎在遥望远方,象征着对青春的追求和向往。 4. 此日维舟白马津:这里的“此日”可以理解为某个特定的时间,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重要时刻,选择了前往白马津这个地方。 5. 古庙空山存汉碣
自寿春镇登舟,值水势如海。 这是一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在寿春镇上登上船时,眼前所见的景象如同大海一般浩瀚。 北走黄河万顷秋,南来淝水蹴天浮。 北边的黄河像秋天一样广阔,向南而来的淝水高高地漂浮在空中。这里的“秋”和“浮”都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意思。 苍茫不辨乾坤色,浩荡长悬日月流。 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无法分辨出乾坤的颜色;浩荡的水流长长地悬挂着日月的光芒
【注释】 霞色金门曙(:)微风锦缆牵(:)楼船开大漠,滩濑倒长天(:)折柳沾宫雨(:)收帆卷塞烟(:)山平齐野出(:)河尽汉江连(:)作赋芜城暮(:)怀人桂水悬(:)荷衣裁夏渚(:)药裹洗春泉(:)树入津亭断(:)云从石窦穿(:)众人竞紫绶(:)斯道付朱弦(:)雅颂余甘后(:)薜萝尔独先(:)南溟千顷月(:)到日自应圆 【赏析】 《送子藩李勋部归南海》,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
诗句: 绝顶风高五月秋,三台遥对邺城愁。 译文: 在五月的秋风中,登上庐山的极顶,放眼望去,远处的邺城显得格外忧愁。三台山与邺城遥遥相对,增添了几分愁绪。 注释: - 绝顶:指庐山的最高峰,即五老峰。 - 风高:形容风大而寒冷。 - 五月:指农历五月,此时为夏季。 - 三台:指庐山上的三座山峰。 - 邺城:古都城名,这里借指历史上的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 愁:忧愁,感慨。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