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词语,并结合注释加以理解。“流霞”意为“落日的余晖”,此处形容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庭院,给人一种空灵而幽远的感觉;“幽篁”指竹子,此处用来象征高洁的志趣;“自语”即自言自语,这里用来比喻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落花”指飘落的花瓣,“花开处”是说花盛开的时候,用“不见”二字来反衬“但见”。全诗的意思是:落日余晖洒满庭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题赵子昂画松》的首联。 诗句解读及译文: 1. 谁种嘉蔬绕我堂,峭茜青葱照栋梁。 - "谁种"指的是谁来种下这些蔬菜,这里可能是在问是谁种下了这些翠绿的蔬菜。 - "嘉蔬"是指美味的蔬菜,这里特指那些翠绿的蔬菜。 - "绕我堂"意味着这些蔬菜围绕着我的房屋。 - "峭茜青葱"形容这些蔬菜的颜色鲜绿、鲜明。 - "照栋梁"则形容这些蔬菜在阳光下闪耀,如同照耀在屋梁上的阳光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写秋日雨后南楼送别的场景。全诗从雨声、蝉声、玉笛声写起,渲染了凄清的秋气;“倚南楼”三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情景;最后两句写别后不知天凉风起,梧桐叶落而感到惊异。 过城南别业(节选) 【注释】: ①树色:树叶的颜色。 ②蝉声:蝉鸣。 ③谁吹玉笛倚南楼:谁在倚楼吹玉笛。 ④㡳(wēi):同“巍”,形容草木高大的样子,这里指梧桐叶。 ⑤秋:秋天的风,也指秋季,泛指季节变换之时
注释:春天已经回到大地,草木呈现出青翠的颜色;云彩洁白,山川在清晨的阳光下变得清晰可见。夜深时分,微雨悄悄降临,寒风在池塘上空呼啸。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夜景色的小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夜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形象。首句以“草木青”和“山川晓”为背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次句“云白山川晓”则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云朵想象成白花花的棉花,与青山、绿草相映成趣
【注释】 ①柳堤:指大隐园的柳堤。②斜日:斜阳。③嫩柳:初生的柳树。④黄金娇欲滴:柳条如黄金般鲜亮,仿佛要滴下水来。⑤堤上散发人:指在柳堤上散着头发的人。⑥间来一吹笛:偶尔有人吹奏笛声。 ⑦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春日里大隐园里的景色。“柳堤将晚,斜阳照在嫩柳上”,写出了柳条细长柔美、垂丝般的形象,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柳条的喜爱之情。“堤上散发人,间来一吹笛”,写出了游人在柳堤上散发头发
【注释】 苔阶:台阶上长满了苔藓。高卧:隐居。谢喧纷,谢绝世俗的喧嚣。柴扉:用茅草编成的门。空阶:空阔的台阶。 【赏析】 《大隐园六景为曹大参赋其一》是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诗人退隐后的闲适生活,表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首联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生活环境与心境。"高卧谢喧纷,苔藓青如积",意思是说,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红尘俗世的喧嚣,过着清静的生活。"细雨启柴扉,空阶散鸟迹"
【注释】巴州:古州名,在今四川资中。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周朝末年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哀切。啼声悲苦凄凉,古人常以此寄托哀愁之情,故又称为怨鸟、杜宇等。 塞云愁:形容边塞的云雾笼罩着愁思。 川口:指河流入川之处。风烟:指山间水气和烟雾。暮秋:秋天。 夜雨:指连绵不断的春雨。巴州:古郡名,今属四川,地处四川盆地西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巴州驿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川原:指大地。花落雨初收,即春花凋谢,秋雨初晴。二句写春末时景。二月:农历二月为春季之末。微寒:天气渐凉。昭丘:地名。 【译文】 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刚刚停歇的雨水又下了起来,天气渐凉,感觉好像秋天一样。今天我喝不到酒来庆祝春天的结束,明天就会想念起在昭丘与你相会的时光。 【赏析】 《送秉器游越》一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渡江 锦浪层层晓日生,丹枫历历带霜明。 扁舟欲泊芦花渚,万里西风落雁声。 注释: 1. 锦浪层层: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像美丽的锦缎一样。 2. 晓日生: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江面上。 3. 丹枫历历:丹红色(通常指枫叶)清晰可见。 4. 历历:清楚分明。 5. 扁舟:小船。 6. 芦花渚:一种小岛或沙洲,常在河流中生长芦苇。 7. 万里西风:形容秋风的广阔和寒冷。 8. 落雁声
注释: 谢本宁赠送的罗,纤细如一束春天的烟雾。分得潇湘一半的天空。裁成单衣歌唱乐府,江南白纻是新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收到朋友送的一捆罗,这捆罗纤长柔软,像卷曲的烟云,十分美丽动人;罗的质地轻薄,仿佛半幅天空。这两句写罗的特点。"罗"在古代是一种丝织品,这里指代丝织品。"纤罗",即指细软的丝织品。 第三句"分得潇湘半幅天",是说这捆丝织品质地轻薄,如同一片天空,仿佛半幅潇湘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