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罢塞云愁,川口风烟似暮秋。
一夜雨声千涧水,不知何处是巴州。
【注释】巴州:古州名,在今四川资中。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周朝末年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哀切。啼声悲苦凄凉,古人常以此寄托哀愁之情,故又称为怨鸟、杜宇等。
塞云愁:形容边塞的云雾笼罩着愁思。
川口:指河流入川之处。风烟:指山间水气和烟雾。暮秋:秋天。
夜雨:指连绵不断的春雨。巴州:古郡名,今属四川,地处四川盆地西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巴州驿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子规啼罢塞云愁”,描绘了一幅子规啼叫,塞云低垂的画面。这里的子规,即杜鹃鸟,以其凄厉的啼声闻名。而“啼罢塞云愁”则表达了诗人听到子规的啼鸣后,内心的忧愁与失落。
次句“川口风烟似暮秋”,诗人转而描绘了长江边上的风景。这里的“川口”指的是江边,而“风烟”则形容了江边的景色。诗人用“似暮秋”来形容这种景象,表达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担忧和期待。
第三句“一夜雨声千涧水”,诗人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巴州。这里的“一夜雨声”指的是连续不断的春雨,而“千涧水”则形容了雨水带来的清凉与生机。这一联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不知何处是巴州”,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这首诗以“子规啼罢塞云愁”开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随后,诗人又转向自己的巴州驿,通过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与欣赏,也有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