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逾三月,江城趣若何。
吴歌秧马歇,荆俗艾人多。
篱落依青涧,琴书对碧萝。
秋风归故里,短棹候相过。
注释:
寄唐饬轩亲家:寄送给唐敕轩的亲家。敕轩,唐敕的儿子(即作者的堂兄),是作者的亲家。
不见逾三月,江城趣若何:已经有三个月没见到你了,你在江城的近况如何?逾,超过。
吴歌秧马歇,荆俗艾人多:在吴地听到歌声在田间休息,荆楚习俗中喜欢艾草的人很多。吴歌,指吴地的民歌。艾人,指喜欢艾草的人。
篱落依青涧,琴书对碧萝:用篱笆围绕的庭院背靠着青山涧,琴和书与碧绿的藤萝相对。篱落,指围成的院落。青涧,指山涧。琴书,泛指文房四宝。碧萝,指翠绿色的藤蔓植物。
秋风归故里,短棹候相过:秋天的风将我带回到故乡,我在这里等待你过来。棹,船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写于他流寓成都时寄给唐敕轩的亲家。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以“寄唐敕轩亲家”开头,点明了写作目的。接下来三句分别描写了吴地、荆楚两地的不同风俗特色。其中,“吴歌秧马歇”一句生动地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象;而“荆俗艾人多”一句则展现了楚地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两地风情的差异,同时也为后续的抒情埋下伏笔。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居所环境。“篱落依青涧,琴书对碧萝”一句中,诗人用“篱落”来形容自己的庭院,用“琴书”来象征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表现了他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秋风归故里,短棹候相过”一句中,“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短棹”则暗示了作者即将离开成都返回故乡的决心。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通过对不同地域风情的描绘,为后半部分抒情做好了铺垫;后半部分则通过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之美,也有人文情怀之深,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