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武昌只三日,三度登楼景非一。
初来飞雪夜更稠⒅,昏黑犹然到上头。
明日重登天未暮,楼头白鹤为我舞。
去去千年今复来⒆,毛羽翩翩色非故。
戍城鼓角声乍清⒇,江村儿女哗新晴。
晓起出门云气开,须臾红旭升瑶台21。
游思沸涌不可遏,独骞双屐忘尊罍22。
朱屋故人亦好事23,青奴担酒俄然至24。
便扫晴窗向日坐,才倾数盏心先醉。
醉眼偏明忽四望,日光雪色连下上。
孤峰隔岸玉嶙峋25,一水摇波金荡漾。
历历晴川树作花26,片片风帆锦浪斜。
楼东碧瓦参差见,道是云中帝子家27。
楚天多雨向少寒,今年腊雪何漫漫!
且共酌酒庆三白28,莫言使者行路难29。
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不独我尔衔杯赓句相敖般30!
【赏析】:
此诗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诗人自江夏赴黄州途中所作。当时,作者正任武昌军节度判官,途经黄鹤楼,遂有“雪霁登黄鹤楼”之吟咏。
首联写入城时间与登楼次数。“我入武昌三日内,重登黄鹤三番时”,言自己初到武昌不过三日,而此时已是第三次登楼了。
颔联写初登黄鹤楼所见。“初来飞雪夜更稠,昏黑犹然到上头”,“飞雪”是冬日景色,但此时正是冬季,所以诗人说“飞雪”。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初见黄鹤楼的印象,也反映了当时天气的严寒。
颈联写第二天再次登临黄鹤楼所见。“明日重登天未暮,楼头白鹤为我舞。”这里,诗人用“天未暮”表明时间已经不早,而“白鹤为我舞”则写出了诗人被黄鹤楼上白鹤所吸引的情景。
尾联写诗人对黄鹤楼的留恋之情。“去去千年今复来,毛羽翩翩色非故。戍城鼓角声乍清,江村儿女哗新晴。”“去去千年今复来”是诗人对黄鹤楼的感情,也是对自己对黄鹤楼的怀念。这里的“毛羽翩翩”形容白鹤的羽毛,也是对白鹤的赞美。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晓起出门云气开,须臾红旭升瑶台。”“晓起出门云气开”描绘了晨雾中的美景,“红旭升瑶台”则是诗人饮酒赏景时的感受。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游思沸涌不可遏,独骞双屐忘尊罍。”“游思沸涌”形容诗人心情激动,无法抑制;“独骞双屐”则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时的悠闲自在。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朱屋故人亦好事,青奴担酒俄然至。”“朱屋故人”指诗人的朋友,“青奴担酒”则描述了朋友送来的美酒。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便扫晴窗向日坐,才倾数盏心先醉。”“晴窗向日坐”,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时的心情;“才倾数盏心先醉”则表示诗人喝了几杯酒就醉了。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醉眼偏明忽四望,日光雪色连下上。”“醉眼偏明”形容诗人醉酒后的眼神明亮;“日光雪色连下上”则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喝酒时看到的景象。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孤峰隔岸玉嶙峋,一水摇波金荡漾。历历晴川树作花,片片风帆锦浪斜。”“孤峰隔岸玉嶙峋”,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山峰和景色;“一水摇波金荡漾”则形容江水流动的样子。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楼东碧瓦参差见,道是云中帝子家。”“楼东碧瓦参差见”,描绘了黄鹤楼的建筑特点;“道是云中帝子家”则是诗人对黄鹤楼的想象。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楚天多雨向少寒,今年腊雪何漫漫!且共酌酒庆三白,莫言使者行路难。”“楚天多雨向少寒”是描述当时的天气情况;“今年腊雪何漫漫”则是诗人对今年冬天的第一印象。
尾联写诗人在黄鹤楼饮酒赏景的情景。“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不独我尔衔杯赓句相敖般!”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