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朝常早,封囊出每迟。
正逢勤吐握,岂复惜捐糜。
病剧啼方绠,愁牵鬓欲丝。
因知赐归日,即是感恩时。

归兴诗 其三

等待诏命入朝早,封缄书信送出迟。

正逢勤政吐真言,岂复惜惜费金帛。

病体剧痛啼鸣绠,愁绪缠绕鬓丝丝。

因此知道归乡时,便是感恩大恩时。

注释:

  1. 待诏朝常早:指在朝廷等待任命或任务的时间较短。
  2. 封缄出每迟:指写信或送信的时间较晚。
  3. 正逢勤吐握:形容皇帝勤于政事,亲自处理政务。
  4. 岂复惜捐糜:意为皇帝不吝啬花费金钱,即使是浪费也在所不惜。
  5. 病剧啼方绠:形容病情严重,需要用粗大的竹筒来喝水。
  6. 愁牵鬓欲丝:形容忧愁之情深入骨髓,如同头发丝一样细。
  7. 因知赐归日:因为知道有赏赐回归家乡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期待和对于归乡的憧憬。首句“待诏朝常早”描绘了作者在朝廷等待任命的时间较短,可能意味着他对于朝廷的工作感到不满或有所期待。次句“封缄出每迟”则表现了写信或送信的时间较晚,可能反映了作者与朝廷之间的沟通不畅或者对朝廷事务的漠不关心。
第三句“正逢勤吐握”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勤于政事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希望有机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第四句“岂复惜捐糜”却透露出一种无奈,表达了皇帝对于浪费的态度,即使这种浪费是在为国效力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两句之间的对比,既展现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也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疾病中的艰难状态和内心的忧虑。“病剧啼方绠”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病情严重而需要使用粗大的竹筒来饮水的困境。“愁牵鬓欲丝”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重的忧愁,仿佛连头发丝都能感受到他的忧愁。这些诗句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处境。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升华,通过“因知赐归日,即是感恩时”来表达对朝廷给予赏赐回归家乡日子的感激之情。这表明尽管作者在朝廷中遭受挫折和困难,但最终能够获得朝廷的赏赐,也是一种难得的恩惠和机会。这也表明作者虽然对朝廷有所不满,但仍抱有一定的期望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朝廷、自身、疾病和国家等多重角度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