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开金界,江天耸玉台。
中流双砥柱,一水两蓬莱。
古刹临无地,毫光接上台。
凭高最箫瑟,风雨隔江来。

【注释】

1、水国:指江中岛屿或水中的陆地。金界:佛家语,指净土。

2、中流双砥柱:指两座山峰在江中心对峙,犹如砥柱中流。

3、一水两蓬莱:指江中有一座小岛,就像蓬莱仙境一样美丽。

4、古刹临无地:《楞严经》云:“如人以手指月,不觉其指头之形;若以明目视眼,不觉其眉目之形。”此句意谓佛寺高耸入天,仿佛触不着它的边缘。

5、毫光接上台:形容佛光普照,与日月齐辉,好像佛台一般。

6、凭高最箫瑟: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听到箫声萧瑟,有感而发。

【赏析】

这是诗人登金山寺后即景生情之作。首联“水国开金界,江天耸玉台”,写江天景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江面浩渺,两岸青山连绵,中间是一片碧绿的水面,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翡翠,把天地分隔成两部分,这便是佛教所说的“金界”。江面之上青烟缭绕,远处天际云霞映照,更显得天空高远辽阔。“耸”字用得好,写出了“玉台”高耸入云,直插苍穹的特点。

次联“中流双砥柱,一水两蓬莱”,写江中景色。诗人放眼望去,只见江面上耸立着两座山峰,犹如两个石柱横卧于江面中央,把江分为左右两半,这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石以人的情感,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江中有仙山的画面。

第三联“古刹临无地,毫光接上台”,写寺庙景象。这一句诗的关键词是“古刹”和“毫光”。“古刹”指古老的庙宇,“毫光”是指佛光。诗人说这座古老的寺庙高耸入天,好像触不到它的边缘。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古寺的雄伟壮观和佛光耀眼的景象来烘托诗人内心的激动之情。

最后一句“凭高最箫瑟,风雨隔江来”,写诗人的感慨。诗人站在楼上极目远眺,听到箫声萧瑟,不禁想起了往事,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之感。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命运的恐惧和担忧。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画面宏大。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人读后产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