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向桂丛隐,时从莲社游。
名山双短屐,尘世一浮沤。
把酒月临水,题诗风满楼。
更闻买山计,欲赋幔亭秋。
古诗原文:
未向桂丛隐,时从莲社游。
名山双短屐,尘世一浮沤。
译文:
在没有隐居到桂树林中之前,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在莲花社团聚游玩。
名山上有两顶短木屐,而尘世间的生活就像一片漂浮的浮萍。
注释:
- 桂丛:桂树丛生的树林,常用来象征高洁、清幽的环境。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之所。
- 莲社: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因寺池有白莲而得名。这是张萱对当时文人墨客聚会场所的描述,突出了他们在精神上的追求。
- 名山:美丽的山景,通常代表着高远和宁静。
- 短屐:指穿着便于行走的鞋子,这里可能暗示了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
- 尘世:世俗世界,泛指人世间的一切纷扰和烦恼。
- 浮沤: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比喻短暂而不稳定的事物或生活片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隐逸情怀。诗中的“未向桂丛隐”与“时从莲社游”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反映了他并非真正的逃避现实,而是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