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岩鬼凿工,巀嶪怪石走。
洼窈积轻烟,千秋藏虬蚪。
弥蒙摇春波,飘忽变苍狗。
少进天末墟,复经土囊口。
仙人睡正酣,冉冉穿窗牖。
竹簟生微寒,披衣起抖擞。
顾谓长须奴,鸡骨曾占不。
酿泉流未枯,丰乐烟已久。
万古天地心,兹事良不偶。
复恐虹霓合,临风频搔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对白云洞景象的描绘,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现其幽深、神秘的特质。
首先来看第一句“巉岩鬼凿工”,这里的“巉岩”形容了洞口的陡峭和险峻,“鬼凿工”则是指洞内岩石的奇特造型,仿佛是被鬼神雕刻出来的。这两句描述了白云洞的第一印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感觉。
第二句“巀嶪怪石走”,继续描绘了白云洞内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怪兽一样在移动。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石头的形态表现得更加生动。
第三句“洼窈积轻烟,千秋藏虬蚪”,这句话描绘了白云洞内部的环境,有的地方深邃而幽暗,仿佛隐藏着千年的秘密。同时,“轻烟”和“虬蚪”这两个关键词也让人联想到了白云洞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或遗迹。
第四句“弥蒙摇春波,飘忽变苍狗”,这两句描绘了白云洞中水流的声音和变化莫测的景象,给人以动态的美感。这里,“春波”和“苍狗”都是形象化的词语,分别代表了水波的涟漪和山石的形状。
第五句“少进天末墟,复经土囊口”,这是在描述白云洞的深处,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天末墟”和“土囊口”都是形象化的词汇,前者可能指的是洞口,后者则暗示了洞内的地形特征。
第六句“仙人睡正酣,冉冉穿窗牖”,这两句描绘了洞中的仙人正在沉睡,他们的身影仿佛穿过窗户,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这一句中的“仙人”和“窗牖”都是形象化的词汇,分别代表了洞中的居住者和他们的生活空间。
第七句“竹簟生微寒,披衣起抖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己感受到了凉爽的气息,并因此起身抖擞衣物。这里,“竹簟”和“微寒”都是形象化的词汇,分别代表了竹制的床榻和凉爽的感觉。
第八句“顾谓长须奴,鸡骨曾占不”,这两句是诗人与一位名叫长须奴的人的对话,他们似乎在讨论关于“鸡骨”的话题。这一句中的“鸡骨”是一个形象化的话题,可能是在探讨白云洞中的某件事情。
最后两句“酿泉流未枯,丰乐烟已久”,则是总结了整个诗歌的主题,表达了白云洞虽然历经岁月,但依然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这里的“酿泉”和“丰乐”都是形象化的词汇,前者可能指的是泉水的味道,后者则代表了美好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白云洞的神秘、壮丽和永恒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话,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