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分符兵百万,文才草檄字三千。
试看洗剑沧溟水,何似含恩雨露天。
牙纛嵯峨唐节使,缨蕤飘袅汉貂蝉。
南中自有衣裳地,剩读周书旅贡篇。
【注释】
莫福海:即宋祁。
洗剑沧溟:用《庄子·外物》故事,比喻将帅功成身退,不受世俗礼遇。
含恩雨露:指君主的恩惠。
牙纛: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进退的军旗。唐节使:指唐朝节度使。
缨蕤飘袅:形容文采风流、仪态优雅。汉貂蝉:指东汉末年貂蝉(卓王孙之女),后成为三国时董卓的妾。此处借指文采风流的官员或将领。
南中:指南宋境内的云南地区。
周书旅贡篇:《尚书·禹贡》中有“厥篚织贝,厥包橘柚,其篚包匦,其包桔橮”,是说当时贡品有各种丝绸、布帛、丝织品、皮革、木材、竹器、草编品和土特产等。此处以“旅贡篇”代指各地进贡的物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咏叹历史人物莫福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全诗四联,前三联写莫福海的功绩与贡献,后一联则表达了作者对他功成身退、不受世俗礼遇的羡慕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抱负,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一联:“上将分符兵百万,文才草檄字三千。”这两句诗描绘了莫福海的英勇善战和文采出众。上将分符兵百万,意指他担任上将军衔后,统率着庞大的军队,拥有百万雄师;而文才草檄字三千,则形容他在军事指挥之余,还擅长文事,能起草千字文檄文三千余字,可见其学识渊博。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气势磅礴的基础,展现了莫福海的威武形象。
第二联:“试看洗剑沧溟水,何似含恩雨露天。”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莫福海的英名与功勋。试看洗剑沧溟水,意指他曾率领大军征战沙场,浴血奋战,剑气冲天,令敌人闻风丧胆。而何似含恩雨露天则表达了他对君主的深深感恩之情。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就都是君主给予的恩宠和庇护,因此时刻铭记着君主的恩情,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动力源泉。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莫福海的英勇无畏,又体现了他的忠诚爱国精神。
第三联:“牙纛嵯峨唐节使,缨蕤飘袅汉貂蝉。”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莫福海的风采。牙纛嵯峨唐节使,意指他身着大唐官服,手持牙纛,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千军万马,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而缨蕤飘袅汉貂蝉则描绘了他的儒雅风度,他身穿华丽的官袍,头戴簪缨飘逸的冠冕,如同汉代的文人墨客一般儒雅风流。这两句诗既赞美了莫福海的武功赫赫,又彰显了他的文才横溢,展现了他文武双全的卓越才能。
第四联:“南中自有衣裳地,剩读周书旅贡篇。”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于莫福海功绩的肯定和赞美。南中自有衣裳地,意指在南方地区,莫福海的功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当地的骄傲和荣耀。而剩读周书旅贡篇则表达了对于莫福海所做贡献的赞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将,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曾在南中地区游历四方,广泛了解各种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对于周朝的书籍和文献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这使得他在处理政务和外交事务时能够得心应手,更加出色。
这首诗通过对莫福海的描写,展现了他英勇善战、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历史画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