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分王地,空同访道年。
浮云收滞念,一粒转丹田。
淮枕书仍在,东平思更玄。
遥知最乐处,鱼鸟亦悠然。

【题解】这是一首赠答诗,酬答辽王的诗。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以江汉分王地暗喻辽王所统治的地区(今河南、山东一带)。“空同”是唐宪宗年号。宪宗元和十年(815)七月,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作于他离开江州时写给辽王的。

首联写自己到辽王处去访道。

颔联写自己在辽王处访道时的思想活动。“浮云收滞念,一粒转丹田。”意思是说,自己的思想活动就像那飘忽不定的浮云一样,已经把心中的积忧全都收拾起来,像一粒小小的灵丹,已经移到了丹田之中。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访道过程中思想上的变化。

颈联进一步写在辽王处访道的过程。“淮枕书仍在”,“东平思更玄”,意思是说,淮河岸边的书还在,东平(今山东东平县)的山峦也还在,但是自己此时的心思已完全不同了,想得更深更玄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辽王的感激,又表达了他对辽王的敬慕之情。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访道过程中思想境界的升华。

尾联写自己对辽王的祝愿。“遥知最乐处,鱼鸟亦悠然。”意思是说,我知道那里是最快乐的所在,连鱼和鸟在那里也都会非常悠闲自在的。这两句诗既是对自己今后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辽王的一种美好期待。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注释】①江汉:长江、汉水。分:分别。王:封建社会里称皇帝或国王为王。②空同:唐宪宗年号(806—820)。③丹田:道家认为人身内有三田,其中中央的称为黄庭,黄庭中有一个太极图,太极图的中心有一个小圆圈,叫做丹田,故称黄庭为丹田。④淮枕:淮南地区的枕头。⑤东平:山东东平县。⑥最乐处:最快乐的地方。⑦悠然:安闲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九月。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途经扬州赴任时,曾给淮南节度使李师道写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李师道没有回信。白居易很失望,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李师道。

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28字。第一句交代写作背景,第二、第三句描写作者的思想感受,第四、第五句表达对李师道的祝愿与期待。

诗的开头一句“江汉分王地,空同访道年”,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江汉地区分封给了藩王,作为藩王的白居易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京城,所以“分王地”、“访道年”。这一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当时的境况,也为下面的感情抒发埋下伏笔。

第二句“浮云收滞念”,承接上句,表明作者来到京师后的思想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浮云”比喻作者的心境,“收”字则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安定。“滞念”,指心中的烦恼、纠结之念。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京师期间心情的转变,从烦乱转为宁静。

“一粒转丹田”,继续描绘作者心境的变化。这句借用道教术语来表现作者思想转变的程度。“丹田”在道家炼丹学中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重要部位。“一粒”在这里比喻一种很小的力量,但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转”字则表现这种力量的巨大影响力。这一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心态的转变,还表现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理解以及对于修行成果的自信。

最后两句“淮枕书仍在,东平思更玄”,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这里的“淮枕”指的是淮南地区的枕头,而“东平”则是指山东的东平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虽然离开了淮南地区的枕头,但是我的思念仍然深深地藏在东平(山东东平县)。”这里的“书”,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写给李师道的那封信。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于李师道的思念与感激,又表现了作者对于修行成果的自信以及对李师道的祝愿与期待。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京师期间的思想变化以及与李师道的交往来表现其对道教的理解与修行的成果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