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青衿子,励志各有图。
逸志凌天云,丽作惊九区。
或为庙廊器,或为章句徒。
华丰实乃啬,枝荣干还枯。
岂若铲雕琢,逖为君子儒。
所需出所养,与世作匡扶。
蓺谷谛嘉种,种木审良株。
我诗揭堂左,百尔慎所趋。

【注释】

猗(yī): 同“兮”,句末语气词。

青衿子:指年轻的读书人。古时学生常以青领表示其身份,故称。

励志:志向、抱负。

逸志:超逸的志向。

凌:超过。

九区: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每州设一刺史,故曰九区。

庙廊器:朝廷重臣。

章句徒:专门研究经文的儒生。

华丰实乃啬:华美丰饶,反而吝啬。

枝荣干还枯:枝叶茂盛,树干却已枯萎。比喻事物外表光鲜而内里贫乏。

铲雕琢:去掉雕刻修饰。

逖(tì):远。君子儒:有道德修养的人。

所需出所养:指学问与品行要相得益彰。

蓺(yì):种植。

谛嘉种:指优良的种子。

良株:优良的植株。

我诗揭堂左:我的诗在堂屋的左边展示。

百尔慎所趋:你们务必谨慎你的选择与方向。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书院中作的四首诗之一,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期望,希望他们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学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做到德才兼备。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首联:“猗猗青衿子,励志各有图。”描述了年轻的读书人立志求学,各有所图的景象。这一句中的“猗猗”用来形容年轻人的神态,既显得青春勃发又充满期待;“青衿子”则直接点明了主体——年轻的读书人;“励志各有图”则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与期望。

颔联:“逸志凌天云,丽作惊九区。”承接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年轻人的志向与才华。这里的“逸志”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志向,“凌天云”形容志向高远;“丽作”则是指他们的才华如同美丽的花朵,绽放在九州大地之上;“惊九区”则是说他们的才华足以让整个华夏为之震惊。

颈联:“或为庙廊器,或为章句徒。”这两句转折到现实社会,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成为了朝廷重臣,有的人则只是专门研究经文的儒生。这里的“庙廊器”指的是那些能够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才;“章句徒”则是指那些只懂得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才能的儒生。

尾联:“岂若铲雕琢,逖为君子儒。”这两句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观点,主张年轻人应该摒弃过分雕琢的学问,成为真正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这里的“铲雕琢”意味着去除过多的修饰与雕琢;“君子儒”则是指具备高尚品德的儒者。

整首诗通过描绘年轻读书人的志向与才华,以及他们面临的现实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期望与关怀。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与学识,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同时,他也提醒年轻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