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山披丛薄,览景惬幽素。
降观万壑奔,平临千嶂赴。
宿爱弥见欣,新赏豁相聚。
未睹赤城游,仿佛兴宗赋。
从象峰北崦下望普缘
登上山去,穿过茂密的树林,远眺景色令人感到幽静而高洁。
俯瞰万壑奔流,平视千嶂叠翠,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我喜爱这美丽的景色,新近欣赏到这里,仿佛与古人产生了共鸣。
尚未看到赤城游赏,但已仿佛看到了唐代诗人兴宗的赋文。
译文:
攀登山峰,穿过茂密的树林,远眺景色令人感到幽静而高洁。
俯视万壑奔流,平视千嶂叠翠,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我喜爱这美丽的景色,新近欣赏到这里,仿佛与古人产生了共鸣。
尚未看到赤城游赏,但已仿佛看到了唐代诗人兴宗的赋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山峰后,所见美景的愉悦心情。首句“陟山披丛薄,览景惬幽素”直接描写了诗人攀登山峰、穿越茂密的树林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宁静和高雅的感受。这里的“陟山”是指登山,而“披丛薄”则意味着在山上行走时,周围被密集的树木所环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这种体验让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清新和高雅。
诗人转向对远处景观的描绘。第二句“降观万壑奔,平临千嶂赴”表达了诗人俯瞰山下万壑奔流、千嶂叠翠的景象。这里的“降观”意味着向下观察,而“万壑奔流”和“千嶂叠翠”则是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这样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勃勃。
第三句“宿爱弥见欣,新赏豁相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景的喜爱。这里的“宿爱”可以理解为长久以来的喜爱,而“新赏”则意味着新的发现和欣赏。诗人不仅对这些美景感到愉悦,还通过新的视角和体验,加深了对这些美景的理解。
最后一句“未睹赤城游,仿佛兴宗赋”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尚未游览到某个地方(可能是赤城),但已经如同兴宗那样,产生了一种诗意的感慨。这里的“兴宗赋”指的是唐代诗人兴宗所创作的赋文,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攀登山峰、俯瞰自然景观、喜爱美景、新发现和诗意感慨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