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鞯玉勒步芳尘,貂帽罗襦坐绣茵。
桃李谁云非绝代,燕支更复可怜人。
乍逢虚拟江滨艳,转盼还惊塞上春。
似是戎王献方乐,琵琶如月抱中新。

【注释】

锦鞯(jiān):华丽的鞍具。玉勒:用金、玉装饰的马嚼子,这里指马。芳尘:芳香的尘土,这里指战马所踏出的路。貂帽罗襦(rú):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绣茵:绣花的垫子。桃李谁云非绝代:桃李花开时节,谁言不是国色天香?桃李:泛指美好的女子。绝代:一代无双的美色。燕支:即“胭脂”,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彩色化妆品。可怜人:令人怜爱的人。乍逢虚拟江滨艳:忽然看见江边的美女。虚拟:虚设。转盼还惊塞上春:回头一看,却见塞上春光明媚。戎王:指边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方乐:音乐名,这里指歌舞。琵琶如月抱中新:琵琶声宛若明亮的月光,随着琵琶的转动而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

【译文】

华丽的马车在芳香的尘埃中行进,戴着貂冠的贵妇坐在绣有花纹的垫子上,美丽的容颜让人赞叹不已。桃花盛开的季节,谁能说是女子不美呢?边塞上的春天,更令人怜爱。忽然看见江边的美女,转眼一看却见塞上春光明媚。好像边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献上了美妙的音乐,琵琶声宛若明亮的月光,随着琵琶的转动而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和汪公干《塞上逢妓》诗的五律体诗。全诗写自己与边疆女子相遇,从相见、相识、到相恋,最后到离别,一气呵成,情景交融。诗前四句写相逢,后四句写离别。诗中运用典故,以桃李喻佳人,以“燕支”喻美女,并巧妙地将边陲少数民族首领比作“戎王”。诗中对景物描写极为细腻、生动,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熟悉和对边疆民族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