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衣曾事主,羽檄且徵军。
敢奋一朝画,而邀百战勋。
深山连古木,落日断黄云。
愁思荒村夕,诛求不忍闻。
注释:
- 由关子岭发兵入绵上:从关子岭出发,进兵进入绵上。关子岭是山名,绵上即绵州,今为绵竹县。
- 儒衣曾事主:身穿儒士的衣服,曾经侍奉过主人。儒衣指儒生的服饰,主是指主人。
- 羽檄且徵军:征召的军队正在使用紧急公文(羽檄)征调。羽檄是一种古代的文书,用来迅速传达命令。
- 敢奋一朝画,而邀百战勋:我敢于挥笔作画,以获得百战的功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决心要为国家效力,不惜一战的决心。
- 深山连古木:深深的山峦与古老的树木相连。
- 落日断黄云:夕阳西下,天空中黄云被染成红色。
- 愁思荒村夕:在荒凉的村庄里,诗人的思绪充满了忧愁和思念。
- 诛求不忍闻:不忍心听到这种诛求的声音。诛求是指征收赋税、徭役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一位士兵出征前的紧张气氛。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首句“由关子岭发兵入绵上”,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行动目的。关子岭是地名,绵上则是地名,这里可能是诗人出征的地方。
第二句“儒衣曾事主”,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侍奉过主人的情景,这暗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第三句“羽檄且徵军”,诗人描述了自己正在征召军队的情况,这体现了他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第四句“敢奋一朝画,而邀百战勋”,诗人表达了自己敢于挥笔作画,以获得百战的功勋的决心。这句话展示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最后两句“深山连古木,落日断黄云”和“诛求不忍闻”,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里的“诛求”指的是征收赋税、徭役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痛苦。
这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战争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