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水为国,行师利舟战。
夫差开此河,艅艎试亲练。
十万凌潮儿,材比佽飞健。
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
当时意气盛,谓已无句践。
鸥避去沙洲,龙愁闭渊殿。
恃强非伯图,倏忽市朝变。
台上失娇姿,泉间掩惭面。
至今西山月,恨浸秋一片。
犹有网鱼人,时时得沉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练渎”,意为练兵河,是吴越国为了抵御外敌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这里,“练”字暗示了战争前的紧张备战状态。吴越国为了加强国防,在这条河上进行了严格的水军训练。
颔联“夫差开此河,艅艎试亲练。”描述了吴王夫差为了加强水上力量,命令士兵进行水上练习。艅艎是一种大型战船,这里用来比喻士兵们驾驶战船的能力。
颈联“十万凌潮儿,材比佽飞健。”形容了当时吴越国水军的强大。他们拥有十万名战士,每个战士都像神箭手一样擅长射击,英勇无畏。这里的“佽飞”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神射手,用来形容战士们的勇猛。
颔联“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描绘了士兵们乘船在风浪中奋勇作战的情景。他们挥动桨划破水面,掀起巨大的波浪,追逐着电闪雷鸣般的敌人。这里的“扬舲”是指扬起船帆,与“鼓棹”相呼应,展现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
中间两句“鸥避去沙洲,龙愁闭渊殿。”则转入了战争的另一面。由于战争的影响,原本宁静的湖面上出现了鸥鸟惊慌逃散的景象;而那些曾经威武壮丽的宫殿,也因为战争而变得凄凉寂寞。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破坏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人又转向了战争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恃强非伯图,倏忽市朝变。”这句话表明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尽管士兵们凭借强大的武力自认为是英雄,但最终却因战争而家破人亡,家园被毁。这里的“市朝变”暗示了战争导致的社会动荡和混乱。
尾联“台失娇姿,泉间掩惭面。”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人们的身心影响。当战事平息后,曾经的英雄们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只能躲在山泉之间黯然神伤。这里的“台失娇姿”指英雄们的英姿不再,“泉间掩惭面”则表达了他们面对战争创伤时的羞愧和自责。
最后一句“至今西山月,恨浸秋一片。”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感叹。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战争带来的痛苦和遗憾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这最后的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同时,诗人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