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景满齐郊,云横暮山紫。
缓辔问遗封,云是鲍叔里。
三北识奇才,一匡酬夙耻。
古人在信心,今人多贵耳。
士苟未遇时,毕生行蓬累。
长风不我借,羽翼安得起。
所以管大夫,没齿感知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鲍叔牙故里》。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1. 落景满齐郊,云横暮山紫。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洒满齐国郊外,晚霞如同紫色的云彩横亘在山脉之上的景象。
  1. 缓辔问遗封,云是鲍叔里。
  • 诗人缓慢地驱马前行,询问路旁的人是否是鲍叔牙的墓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好奇。
  1. 三北识奇才,一匡酬夙耻。
  • 在北方三个地方(可能是指战国时期,因为齐国地处北方)人们都知道有奇才,而齐桓公通过一匡天下来报答他的早年耻辱。这里的“匡”意为纠正、整顿,“夙耻”指的是长期的耻辱或仇恨。
  1. 古人在信心,今人多贵耳。
  • 古人相信天命和宿命,而今人则更多看重名声和地位。这句话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
  1. 士苟未遇时,毕生行蓬累。
  • 如果一个人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他的生活就像随风飘荡的芦苇一样,没有固定的方向。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机遇的重要性。
  1. 长风不我借,羽翼安得起。
  • 长风是指顺风,但如果没有顺风,那么即使有了翅膀也难以飞起。这句话比喻了在逆境中,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就很难成功。
  1. 所以管大夫,没齿感知己。
  • 因此,像管仲这样的贤臣,终身感激知己之恩。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因此这里用管仲来表达对知己之恩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是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鲍叔牙的生平和成就为主旨,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句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命运和机遇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哲理的深度,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