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缭绕忽平原,江上孤城百雉悬。
岭积重重斜取路,溪流曲曲暗通泉。
楚秦势角三分地,雨雪寒争二月天。
最喜山民生计活,旋添茅屋不须钱。
这首诗描绘了浙川道的壮丽景色和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以下是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译文:
群峰环绕,忽然之间平原展现;江边孤城高耸百雉楼。
山岭重叠,层层叠叠地斜向取路;溪流曲折,弯弯曲曲地暗通泉源。
楚秦两地地势险要,三分天下争夺激烈;雨雪交加,寒气逼人争二月天。
最可喜的是,山区百姓生活安宁,不愁衣食;新建茅屋,无需花钱就能建成。
注释:
- 浙川道:指的是浙江省境内的河流道路。
- 群峰缭绕忽平原:形容群山环抱之中突然露出平坦的地形。
- 江上孤城百雉悬:形容江边的一座孤城中,城墙高达百雉,显得突兀而高耸。
- 岭积重重斜取路:形容山脉连绵起伏,山路曲折蜿蜒。
- 溪流曲曲暗通泉:形容溪流曲折流淌,似乎在暗中引导着泉水的流动。
- 楚秦势角三分地:形容楚国与秦国之间的争斗,使得中原地区成为了他们的战场。
- 雨雪寒争二月天:形容雨雪交加,寒冷异常,天气恶劣到足以影响人们的生活。
- 最喜山民生计活:表达了诗人对山区人民生活安稳、经济繁荣的喜悦之情。
- 旋添茅屋不须钱:形容山区居民新建的房屋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即“白手起家”。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浙川道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人文环境。首句通过“群峰缭绕”和“平原”的对比,展现了浙川道的雄伟壮观。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浙川道的地理特点,如“江上孤城”和“岭积重重”,以及“山川秀美”和“雨雪交加”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浙川道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以“最喜”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山区人民生活安稳、经济繁荣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浙川道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