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隐翻经窟,新成著字台。
丹光浮浪出,碧影到林回。
玉碗滴犹润,金羊烛未煤。
湖天堪不晓,萝月巳徘徊。
【注释】
东湖: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社集:指文人雅集。分得台字:诗中“台”字为韵脚,诗人应是借题发挥,以“台”字为题,吟咏新居之美。翻经窟:指佛教寺院。著字台:指道士的修炼之地。丹光:指佛光。浪出:佛光浮荡而出。碧影:指山影、树影。到林:指进入山林。金羊烛:指佛前燃灯。未煤:指尚未燃尽。萝月:指月光。已徘徊:意为已萦绕不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点明题旨,二句写景,三至六句写意,七句收结。全诗写自己新居的美景,并抒发了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之情。诗中用典较多,意境高古,风格清丽。
开头两句:“旧隐翻经窟,新成著字台。”诗人以佛家语入题,以“台”字押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隐居时曾翻经读佛,现在建房定居,也把“台”字作为韵脚。这里暗含佛家的禅机,表明自己虽隐居山林,但并未忘记修心养性,仍不忘修行。
第三两句:“丹光浮浪出,碧影到林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光浮动于江面,映照着青山绿水;佛影倒映在树林里,随着树木的摇曳而晃动。这两句写景,生动地表现出佛光与山水的和谐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四两句:“玉碗滴犹润,金羊烛未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祖像前的玉碗滴水依然晶莹,佛前的蜡烛还未燃尽。这两句写佛寺内的香客来来往往,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第五句:“湖天堪不晓,萝月巳徘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湖面上空云遮雾罩,天色难辨;月光透过树叶,时隐时现。这两句写夜景,表达了作者对佛寺夜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萝月”,指佛寺中的月光,也泛指月光。“徘徊”,指月光在树叶间来回晃动。这两句写佛寺夜景,表达了作者对佛的虔诚信仰之情。
这首诗以佛家语入题,以“台”字为韵,以佛家语作引子,以“台”字作结尾,结构严谨。全诗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有写景之美,又有抒情之真,既富有诗情画意,又不乏禅意玄机,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