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衡阳雁,春来又北征。
谁怜失群影,故作断肠声。
朔漠风犹劲,关山月自明。
素书吾欲寄,须到雒阳城。

《归雁》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谁怜失群影,故作断肠声?
    朔漠风犹劲,关山月未明。
    素书吾欲寄,须到雒城城。

  2. 诗句翻译

  • 万里衡阳雁:指的是从南方迁徙到北方的大雁,它们每年春天都飞回衡阳。
  • 今年又北归:暗示了大雁每年都在春天返回北方,而诗人对此感到疑惑和不解。
  • 谁怜失群影: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失群的大雁的怜悯之情。
  • 故作断肠声:形容大雁发出的声音像是在表达它们的哀伤和离别之痛。
  • 朔漠风犹劲:描述了北部沙漠地带的风仍然强劲有力。
  • 关山月未明:描绘了夜晚关山地区月亮还未升起的景象。
  • 素书吾欲寄:表示诗人想要通过书信的方式把思念传递给远方的家人。
  • 须到雒城城:指的是必须到达洛阳城才能完成这个愿望。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归雁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诗中“谁怜失群影”和“故作断肠声”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孤独无依的大雁的同情。同时,“朔漠风犹劲,关山月未明”也体现了北方边塞的荒凉与寒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最后一句“素书吾欲寄,须到雒城城”,则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既富有情感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归雁》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作品。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