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都城内,甲第开中逵。
赫赫相国门,杂遝贤豪驰。
五更中扉辟,来者肩相差。
良久磬折入,俯仰前致辞。
一言得所欲,喜气生须眉。
谁云行多露,进趋当及时。
儒生不解事,六籍空覃思。
白首著书成,依然卧茅茨。

【注释】:蔼蔼都城内:都城,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乙未岁,元稹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甲第开中逵:甲第,即公馆、官府的住宅;逵,四通八达的道路。指宰相府邸。

赫赫相国门:显赫的宰相衙门。

杂遝贤豪驰:贤豪,指有才能和气节的人。杂遝,繁多。驰,奔走。指贤能之人纷纷来谒。

五更中扉辟:五更,指天刚破晓的时候。指宰相府的门开了。

来者肩相差:来人,指那些求见的人。肩,肩膀。指求见的人肩膀挨着肩膀,形容人多。

磬折入:磬,同“磬折”,指腰弯得象磬那样低。磬折,弯腰行礼。形容恭敬的样子。

俯仰前致辞:俯仰,低头抬头表示敬意。前致辞,上前致辞。指进见时行礼并陈述意见。

一言得所欲:一言,一句话。指得到了满足。

喜气生须眉:喜气,高兴的神情。指脸上喜气洋溢。生,长出。

谁云行多露:谁云,谁说。谁言,谁认为。谁言行多露。谁认为做官会遇到很多困难?多露,很多困难。

进趋当及时:进趋,指进退、升迁、仕宦。当及时,应当趁早。指仕宦应抓住机会及早升迁。

儒生不解事:儒生,指读书人或书生。不解事,不明白世务。指读书人不懂官场上的事情。

六籍空覃思:六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书籍。空覃思,白白地思考。指读这些书没有用。

白首著书成:白首,指晚年。著书,写书。成,完成。指在晚年完成了著作。

依然卧茅茨:茅茨,草屋的茅草屋顶。依然,依然如故。指仍然住在简陋的茅屋内。

【赏析】:《漫述三首》是诗人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写的一组组诗,共三首。这组诗以议论为主,但夹杂着抒情。诗人通过咏叹自己的仕宦经历,表达了对于仕途艰难的感慨之情。

第一首:这首诗是作者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写的一组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先从自己所在的京城长安城说起。长安城宏伟壮丽,富丽堂皇,而诗人却居住在简陋的茅屋内。这种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贫和不遇。接着,诗人描述了长安城中的景象,繁华热闹,人来人往。最后,诗人感叹道:“谁知做官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一句既点明了主题,又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全诗语言平实,但却富有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首: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长安城中所见的繁华景象。他看到了甲第(官宦人家)林立,豪门贵族云集。诗人还描述了这些人的风采:他们贤良正直,气宇轩昂。诗人对此赞叹不已。然而,他也深知这些繁华背后隐藏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他发出了“谁云行多露”的慨叹。这里的“行多露”指的是做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辛酸。最后一句“进趋当及时”则是诗人对自己仕宦生涯的总结和期望。他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就应该抓住时机,积极进取。

第三首:此诗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长安城里的经历和感受。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一间简陋的茅屋。然后,他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喧嚣与繁忙。诗人感叹道:“谁来与我共商天下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接下来,诗人又感叹道:“谁言仕路多荆棘?”这句话表明了他意识到官场的复杂和艰难。最后一句“白首著书成”则揭示了诗人对名利淡薄的态度,他选择在简朴的环境中度过余生,致力于学术事业,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这组诗通过诗人自己在长安城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唐代官场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名利看淡的处世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