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邹孟达逢原,安用蒙庄齐物理。
谁云嶓冢不胜舟,谁谓昆崙最上头。
请看逝者无昏旦,化作江河入海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这首诗的标题是“可泉图”,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由来邹孟达逢原,安用蒙庄齐物理:
- “由来”:自古以来
- “邹孟达”:这里指的是古人邹阳,他的文章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原(原文)”搭配,意指邹阳的文章。
- “逢原”:即遇到原汁原味
- “安用”:何必
- “蒙庄”:指庄子,庄子的思想主张逍遥自在,超脱世俗。
- “齐物理”:即齐同自然之理
- 关键词注释:邹阳(古代文人)、庄子(道家哲学家)、逍遥自在、超脱世俗、自然之理
-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真实的追求,认为没有必要像庄子那样寻求逍遥自在,而是要直面自然,理解并接受自然的本质。
- 谁云嶓冢不胜舟,谁谓昆崙最上头:
- “谁云”:谁说
- “嶓冢”(bó zōng):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这里的“胜”是指承受不住的意思。
-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高山,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昆仑被认为是最高的地方,象征着至高无上。
- 关键词注释:嶓冢(地名)、昆崙(神话中的高山)
- 赏析:诗人在这里反驳了那些认为昆仑山最高峰的谬论,强调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无尽、不可阻挡的。
- 请看逝者无昏旦,化作江河入海流:
- “请看”:请看
- “逝者”:逝去的事物,这里指太阳。
- “无昏旦”: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 “化”:变化
- “作”:成为
- “江河”:指大海
- 关键词注释:逝者(太阳)、昏旦(昼夜)、变幻、大海
- 赏析:诗人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表达了自然界的永恒不变,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日月星辰都在不断地运动变换。最后,太阳化为江河,融入大海,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恢宏气势和永恒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邹阳、庄子以及自然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真实和自然的理解。诗人通过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