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无尘秋气高,白云卷空如海涛。
山人避俗事幽讨,眼明八极穷秋毫。
就中匡庐有佳色,飞流倒泻三千尺。
初惊白虹饮涧泉,又疑玉龙挂岩壁。
万里长风吹不收,坐令毛骨寒飕飕。
漆园傲吏去已远,长庚仙人今在不。
我生素志亦丘壑,苦因笔砚相缠缚。
何当卜邻如此图,听水看山一生乐。
【诗句解释】
碧落:指天空。无尘:没有尘土。秋气高:秋天的气候,天气晴朗。白云:指瀑布上飞腾的白气。卷空: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海涛:大海的波涛。山人:山中的隐士。避俗:远离尘世。幽讨:深谈。八极:八方的边际。穷秋毫:穷尽秋天的毫毛。就中:在其中。匡庐:庐山的别称。佳色:优美的景色。飞流:瀑布飞泻而下。倒泻:像泉水倾泻一样。三千尺:形容瀑布的高度很高。初惊:开始时感到惊异。白虹:彩虹。饮涧泉:流入山涧的水。又疑:又好像。玉龙:形容山峰像蛟龙。挂岩壁:悬挂在山壁上。万里风:万里的大风。长吹:不断地吹动。不收:不收敛,不消散。坐令:使得。毛骨寒飕飕:使毛发和骨头都感到寒冷,形容被风吹得冷飕飕的。漆园傲吏:指庄子,他曾经做过漆园的小吏,后辞官归隐。去已远:已经离开很久了。长庚仙人:指月宫里的嫦娥和吴刚,他们都是传说中的神仙。在不:还在。我生素志:我的平生愿望。亦丘壑:也喜欢山水田园生活。丘壑:山林田野。因笔砚相缠缚:因为笔墨纸砚这些工具束缚着我。听水看山: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一生乐:一辈子的乐趣。
【译文】
碧天无尘埃,秋天的天空高远明净;白云在天空中翻滚,如翻卷的波浪,像大海的波涛汹涌。山中的隐士避开世俗的事情,在深谈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他的眼力可以望穿八方,看到秋天毫毛的尽头;庐山中有一幅美丽的风景,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飞泻直下三千尺;一开始,我以为那飞流是白色的彩虹,后来才知道那是山壁上挂着的一条玉龙。万里长的风不停地吹,却无法使它停息下来,它让诗人感到毛骨都感到寒冷飕飕,使人觉得非常难受。庄子,这位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的隐者,现在已经离开了很久,而月宫中的嫦娥和吴刚,他们都是传说中的神仙,仍然在那里游荡。我平生的愿望就是喜爱山水田园的生活,但却被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所束缚着,不能自由地欣赏自然美景。如果能像这幅图画那样,坐下来听一听流水的声音,看一看山上的风景,那么一辈子的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赏析】
《观瀑图》是一首咏瀑布的七言绝句,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首句“碧落无尘秋气高”,开篇便以蓝天为背景,突出其高洁、纯净的特点。“无尘”二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接下来,诗人用“白云”“海涛”等意象,描绘出了瀑布的壮美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无边的大海之中。
颔联“山人避俗事幽讨,眼明八极穷秋毫”,诗人以隐士的身份,远离尘世喧嚣,潜心于自然山水之美的探寻。在这里,他用“眼明八极”、“穷秋毫”来形容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能力,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匡庐有佳色,飞流倒泻三千尺”,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匡庐”,指的是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飞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瀑布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特点。“倒泻”则强调了瀑布落差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这句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尾联“初惊白虹饮涧泉,又疑玉龙挂岩壁”,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瀑布的细节,通过对飞瀑与彩虹、玉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和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