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疏篱寄水乡,隔溪渔火照昏黄。
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
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
芒鞋竹杖闲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
【注释】:
和有道村居漫兴:在有道村中随意吟咏,抒发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茅屋疏篱寄水乡,隔溪渔火照昏黄:用“茅屋”、“疏篱”描绘了水乡的景色,“隔溪渔火”“照昏黄”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和谐。
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用“联翩”、“塞雁”形容大雁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而“河影”则暗指流水的倒影,表现出了夜晚的美丽景色。
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用“花隐”、“砧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而“秋信”则是通过树叶的变化传达出来的秋天的消息。
芒鞋竹杖闲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描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行走场景,“芒鞋竹杖”是穿着草鞋、背着竹杖的人的形象,而“柴门”则代表着农家的生活气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有道村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和对农家生活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茅屋疏篱寄水乡”,以“茅屋”和“疏篱”描绘了水乡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接着“隔溪渔火照昏黄”,又进一步描绘了水乡夜晚的美丽景色,渔火的闪烁与黄昏的余晖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颔联“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中,“联翩塞雁”形容大雁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而“河影”则暗指流水的倒影,表现出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明灭山萤扑夜凉”也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丽景象,山萤的光点在夜色中闪烁着,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颈联“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中,“花隐砧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而“秋信”则是通过树叶的变化传达出来的秋天的消息。这里的“银床”可能指的是秋天的稻田,而“秋信”则可能是指秋风带来的丰收的信息。
最后一联“芒鞋竹杖闲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走景象,“芒鞋竹杖”象征着诗人的悠闲自在,而“柴门”则代表着农家的生活气息。整首诗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和对农家生活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